】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九旬李光羲:我不想離開舞台
http://www.CRNTT.com   2019-07-16 17:49:44


 

  當然,總結這些成功經驗都是後話了。當1956年12月《茶花女》在北京天橋劇場首演時,整個文藝界都沉浸在“中國人也能排演西洋歌劇”的興奮中。“那時候我們都說,歌劇是戲劇中的‘重工業’,要排外國大歌劇更是不能想象。”李光羲說,當時的《茶花女》不僅在北京場場爆滿,還吸引了全國的愛好者來看。“那時候中國戲多,外國戲就這一個,很多地方上的文藝工作者聽說了也都來看!當時從廣州到北京得走4天,新疆到北京要一個星期,但他們都來。”李光羲也因表現出色一炮而紅,從1956年到1984年,《茶花女》無數次複排他都出演男主角,一直演到55歲。

  李光羲特意強調,這部歌劇是用中文演唱,“我們的文藝要為工農兵、老百姓服務,如果在當時唱意大利文,老百姓也不知道你在唱什麼。”為了讓觀眾聽得明白,中央歌劇院懂俄語的專家,就把意大利語《茶花女》翻譯成俄語,再翻譯成中文,教歌唱家們演唱。自1956年首演後幾十年中,劇本的翻譯也不斷調整,劇本唱詞也越來越完善。

  “現在年輕人學外文,可以用原文唱歌劇,出國演出也方便。無論中文外文,都是藝術表演的形式,都挺好。”李光羲並非排斥用原文演唱歌劇,而是在強調,當年我國排演第一部西方歌劇時就已想著向普通老百姓推廣高雅藝術。用中文演唱西洋歌劇,也成了中央歌劇院演出歌劇的傳統。

  《祝酒歌》 改革開放浪潮湧動,唱出時代心聲

  除了《茶花女》,後來李光羲還出演了《貨郎與小姐》《葉普蓋尼·奧涅金》等西方古典歌劇。《貨郎與小姐》是在北京上演的第一部外國喜歌劇,等到1962年上演柴可夫斯基歌劇《葉普蓋尼·奧涅金》時,公派留學蘇聯、並在國際上獲獎的歌唱家郭淑珍與男中音歌唱家劉秉義加入進來,李光羲覺得中國排演外國歌劇的質量“上去了”,“跟國際接軌了”。1987年4月9日,《北京日報》刊發報道《他在思考如何繁榮中國的歌劇事業——訪新增補的全國政協委員李光羲》,回顧他飾演的多個歌劇角色,稱他“成功地塑造了一批為觀眾所喜愛的人物形象,從而奠定了他在歌壇的地位”。

  除了在歌劇方面的開拓與嘗試,數十年來,李光羲還演唱了多首經典歌曲。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的《松花江上》由他演唱,《北京頌歌》也是其代表作,而在改革開放初期李光羲首唱的《祝酒歌》,成為他眾多歌唱作品中流傳最為廣遠的一首。

  上世紀70年代末,各大文藝院團都開始恢復業務排練劇目。正在中央歌劇院複排歌劇《阿依古麗》的李光羲,在排練廳中看見女中音蘇鳳娟拿著一頁歌篇,正是《祝酒歌》。李光羲看了歌篇無比激動,忍不住寫了一封信給作曲家施光南,請作曲家編寫樂隊配器。可在當時,社會思想還沒有完全開放,《祝酒歌》並沒有通過審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