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守住安全底線 讓文物“活”起來
http://www.CRNTT.com   2020-12-06 09:11:06


  中評社北京12月6日電/本周有兩條關於文物的新聞備受關注。一條是馬首銅像重返圓明園。時隔160年,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銅像終回故土。馬首銅像不再是一件皇家私藏,而是屬於人民的文化遺產。另一條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外發布了10起破壞文物典型案例。這兩則新聞都涉及文物保護和利用話題。

  文物和文化遺產具有物質和精神雙重屬性,如何處理好文物保護與利用關係一直備受關注。金瓦白雪,紅墻銀衣,一場雪能讓故宮博物院微博粉絲破千萬。從“故宮文創”到“紫禁城裡過大年”,故宮的數字化文創使其變為網紅打卡地。同時,有些文物利用還存在“東施效顰”“削足適履”“張冠李戴”等問題,在保護與利用、技術與文化、公益與商業等方面難以調和。有些地方更出現了山寨版“文物”,不僅缺少文化內涵、資源浪費巨大,還可能因信息傳播失真造成不良文化影響。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等,為做好新時代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物保護涉及文物安全,是底線,也是紅線。也只有在加強保護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利用文物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0起破壞文物典型案例,揭示了文物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有些企業違法施工破壞文物,文物被違法改建或占用,文物被盜掘受損,產權人擅自修繕或無力修繕致文物受損,此類案例不時發生。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10起典型案例,顯示了檢察公益訴訟在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成果,有效激活和提升了文物治理能力水平。比如,在陝西省府穀縣檢察院督促保護明長城鎮羌堡行政公益訴訟案中,檢察機關督促相關鎮政府停止在鎮羌堡內開展管網工程施工,加強了涉案段長城及其附屬設施的保護和管理。

  實踐中,不少文物保護涉及歷史遺留問題,如何協調解決好經濟建設、文物保護、民生保障等工作,需要立法、司法、執法各環節加強溝通協作,協同整改,進而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推動文物和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僅要在法規政策上,而且要在相關具體措施上確保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真正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比如,在嚴厲打擊文物犯罪的同時,進一步規範文物流通,加強市場監管,強化文物進出境管理;引導社會參與,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讓更多人依法享用文物保護成果的權利。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萬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