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冰川“葬禮”給人類敲響警鐘
http://www.CRNTT.com   2019-10-29 15:23:54


 
  在RCP4.5(中等排放情景)下,全球平均溫升2攝氏度的2045年前後,徑流量將達到峰值。之後,部分流域徑流量減少或達50%以上,將導致一些小型河流和過去以冰川融水為主的河流斷流,在枯水季節或年份將可能出現區域性水危機。

  大多數冰川消失以後,一旦降水量減少、氣候變幹,西北乾旱區將會出現區域性的長期水危機。因此,將排放控制在中等排放情景內、全球氣溫控制在2攝氏度溫升內,是保障西北乾旱區河川徑流穩定的關鍵。

  青藏高原冰川災害正在增加

  近年中國西藏地區發生的冰崩事件,敲響了冰川消融的警鐘。

  鄔光劍表示,中國冰川分布廣泛,冰川類型與性質各不相同,2016年發生冰崩的阿汝冰川屬於極大陸型冰川,2018年發生冰崩的藏東南地區冰川屬於海洋型冰川。兩種類型的冰川都發生了冰崩,很可能說明目前青藏高原的冰川整體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冰川災害發生的範圍正在逐漸擴大。

  除了冰崩,冰川災害還有冰川躍動、冰川泥石流、冰湖潰決洪水等。這些災害往往容易誘發多種次生災害,形成災害鏈。“冰凍圈是氣候系統中變化最敏感、反饋最直接的圈層。”康世昌說。

  記者了解到,冰川災害研究是正在進行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此,鄔光劍表示,首先要做好普查工作,搜集和整理冰川災害記錄,理清冰川災害的區域分布特征和發生規律。其次要加強冰川變化和監測研究,確定容易發生冰川災害的重點對象,定期給它們“體檢”,並揭示冰川災害的發生機理。第三要建立完善的冰川災害監測預警體系。

  (來源:《中國科技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