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社部黨組:中國社保建設的四點經驗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9-09-24 11:35:33


  中評社北京9月24日電/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關係國家長治久安。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民生福祉日益增進,民生保障日趨牢靠,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道路。

  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成就斐然

  新中國成立之初,民生凋敝、百業待興。在恢復經濟、穩定社會的同時,黨中央提出實行勞動保險制度,保障勞動群眾基本權利、增進社會福利的主張,逐步建立了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以城鎮職工單位保障為主要特征的社會保障制度。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為適應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要求,中國穩步推進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地位不斷強化,逐步發展成為一項重要的社會經濟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保障工作,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社會保障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日趨完善。新中國成立後,陸續建立了企業勞動保險制度、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和公費醫療制度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探索企業職工退休費用社會統籌起步,相繼建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現代社會保障的框架體系基本形成。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面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啟動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顯著增強。經過不懈努力,中國社會保障實現了從企業單位保障到社會保障,從企業單一責任到國家、單位、個人三方責任共擔,從城鎮到農村,從城鎮職工到城鄉居民的歷史性轉變,逐步形成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獨立於用人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範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現代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在這一進程中,國家陸續頒布實施了勞動法、社會保險法、失業保險條例、工傷保險條例、社會保險費徵繳暫行條例,出台了一系列行政法規和配套規章,社會保障法治化進程持續推進,各項法律法規不斷健全完善,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營造了穩定健康的運行環境。

  全民覆蓋的目標正在穩步實現。新中國成立之初,社會保障覆蓋群體較小,參保人數不多。1951年,參加勞動保險的職工人數僅為269萬人,絕大多數勞動群眾還不能享受基本社會保障。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覆蓋範圍逐步擴大,參保人數持續增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堅持把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各項社會保障的覆蓋人數大幅增加。目前,中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超過9.5億人,失業、工傷保險的參保人數均達到2億人左右,覆蓋絕大多數職業群體。中國在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國際社會保障協會授予中國政府“社會保障傑出成就獎”。

  保障水平隨經濟發展不斷提高。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發展落後,物質基礎薄弱,勞動者的保障待遇水平比較低。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升。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穩步增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持續提高。2018年,全國月人均失業保險金水平為1266元,工傷保險待遇穩步提高。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較好保障,人們的後顧之憂明顯減輕,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更好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