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阜陽:中央巡視反饋的68個問題已全部整改
http://www.CRNTT.com   2019-08-27 10:52:51


 
  今年4月,26萬份《致全縣父老鄉親的一封信》被分發到阜南縣大大小小的家庭,阜南縣委縣政府分別就縣、鄉鎮、村(社區)三級的脫貧攻堅等工作廣泛征集群眾的批評意見和建議。截至目前,已收回22萬份,收集批評意見建議4522條,辦結4468條。

  為推進美好鄉村建設,阜南縣實施了莊台居民搬遷計劃。到2021年,濛窪蓄洪區計劃居民遷建55084人,目前已簽訂搬遷協議20846人。搬遷的居民,部分到縣城購房的,除中央、省兩級按戶補貼92300元外,縣級財政每平方米還補貼居民1000元,嚴格按照標準,一人不超過30平方米,未來開發區企業可幫忙解決就業;安置在保莊圩的,建房資金大部分由政府承擔,居民按樓層最高每平方米支付400元,至於就業,計劃小部分就近到扶貧車間工作,其餘從事服務業。

  “我們現在的目標是讓搬走的人比在莊台上住得好,莊台上的人比過去住得好。”崔黎說,“由‘刷白墻’到解決‘醜’,多開幾次群眾大會,聽到群眾拍手鼓掌,就有勁兒了!”

  “錢還是花在點子上的好”

  記者採訪的第二站是阜南縣王堰鎮蔡郢村,該村因“堆盆景”、在建設中搞形式主義被點名。到達蔡郢村是7月21日下午2點,炎炎烈日下,一塊近3000平方米的翠竹林突然闖入視線,帶來些許清涼。仔細一看,是個竹林環繞的停車場,竹制門臉上方,原來懸掛的“竹林停車場”招牌,只剩“竹林”二字。

  “這就是村裡去年新建的停車場。”王堰鎮黨委書記朱文峰介紹,這裡過去滿是垃圾、污水,為追求短期效果“高大上”,村裡將這塊土地建成停車用地。

  蔡郢村這樣一個傳統農業村,全村人口7447人,建這麼大的停車場,豈不浪費土地?

  今年6月上旬,蔡郢村召開群眾大會,向百姓致歉,並主動聽取意見;隨後村裡與該地原戶主協商,討論如何整改。村幹部告訴記者,經討論,現有兩個方案:要麼按手續報批,申請變更土地性質,滿足土地原主建宅基地的要求;或征得戶主同意後,將土地恢復成林地。

  記者注意到,與停車場相鄰的是一個2700多平方米的廣場。貧困戶劉天友原住在廣場未改造前的房子裡。2018年,村裡規劃的廣場需征用置換他家土地,老劉一時想不通,不願搬。“我靠著這小賣部維持一家人生計,拆了,我怎麼活?再說,我一輩子住在這,換個地方也不習慣。”村幹部一次次做思想工作,並承諾搬遷後幫他免費安置住處,尋找新生計,補償錢款或新屋,由他選,劉天友這才同意。

  不知劉天友現在是否安置妥當了?跟著村幹部,記者來到老劉位於廣場附近的新家。“這房子原先是村裡給我租的,但總住著別人的房子,我也不安心。”劉天友笑得有些靦腆。今年7月,蔡郢村按每畝38220元的價格徵收了劉萬舉家的老房子。在村“兩委”的幫助下,劉天友和原戶主劉萬舉簽下合同,租的房子變成了自己的房子,讓老劉吃下了“定心丸”。如今,69歲的劉天友在新建的廣場上做起了保潔員,一年能收入7200元。

  為解決“三保障”中基本醫療問題,蔡郢村去年6月建起了衛生室。樓房三層高,既有治療室、觀察室,又有殘疾人康復室、老年人服務中心,足有630平方米,明顯拔高了標準,遠超實際需要。

  “針對衛生室面積過大的問題,我們正在整改。一樓保留衛生室功能,二樓用作扶貧工作站、檔案室和綜治調解室,三樓交由團委婦聯與專業合作社使用。我們還想開辟文體活動室和圖書閱覽室,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朱文峰介紹。

  與蔡郢村一樣,曾經一味追求城市建設形象工程的,還有阜陽市潁州區。7月22日一早,記者就趕到了潁州區清河路、文峰路了解情況。

  “給我們商鋪統一換門和修整地面,我覺得是好事,也支持。可你看,給我換的門這才用了不到半年就壞了,門都關不上。”上午10點左右,記者隨機走訪了清河路第一小學對面的幾家商戶,商家之一王敏指著自家門框上未釘牢的螺絲說道。

  2018年,潁州區為加強城市建設,實施清河路、潁州路等6條示範街改造,對部分小區臨街立面和商鋪門頭進行統一粉刷、安裝外窗,部分人行道尚未破損就鋪裝花崗岩火燒板,追求“形象工程”,華而不實。記者採訪中發現,文峰路、清河路等街道臨街的居民樓立面乾淨整潔,但走進小區內部,側面墻面臟亂。

  據潁州區委負責同志介紹,區委區政府對照通報問題,切實整改,並特別注意防止在整改過程中出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不搞一窩蜂、一刀切:對已實施完畢的城市建設項目,強化日常管護,保持現有效果;對沿街的商業門頭不再簡單要求統一,而是結合商業經營特點,在總體協調的情況下體現差異;針對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背街小巷、破舊道路等民生工程,未實施的工程項目進行科學論證,充分聽取專家和群眾意見,以滿足基本使用功能為主,杜絕隨意拔高標準。

  隨後,記者在大街上隨機採訪了幾位當地居民,大多表示城市變漂亮了,他們也高興。

  “錢還是花在點子上的好,比如我這門,原來好好的還能用,沒想到支持政府部門工作把門換了,反而壞了。”王敏無奈地說。在她給記者反映情況後的第二天上午,文峰街道辦事處就派專人進店,幫她修好了門。

  “堅持一一對照、逐項整改”

  看完潁州區的整改情況,記者來到臨泉縣,了解“能繁母羊”整改情況。

  “我養的羊,今年一只100天長了72斤呢!去年靠賣羊就掙了1萬多塊錢。”姚玉明得意地說。姚玉明是臨泉縣長官鎮柳樹溝村的貧困戶,今年72歲,從他2014年第一批養羊開始,如今已是第五個年頭。

  22日上午11點,老姚一邊收拾著喂羊的幹草,一邊介紹,自從領到了羊,他上午出門割草,下午曬草喂羊。他笑稱自己不僅脫了貧,更有了自己的事業。

  一些貧困戶有能力領養羊,另一些則缺少勞動能力或養殖條件。2017年2月,臨泉縣實施“能繁母羊”寄養項目,沒有養殖能力的貧困戶可把羊寄養到養殖企業,寄養期間“能繁母羊”繁殖的羔羊歸企業,企業每年按合同給寄養戶分紅。貧困戶用羊入股分紅,沒有“一股了之”。有能力養羊的貧困戶,政府會提供技術指導;企業破產或不願與貧困戶繼續簽訂合同的,企業要將資金退還到扶貧資金池中,政府也會幫助貧困戶轉行種植業或服務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