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克強力推“互聯網+醫療”和“健康扶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10 09:44:15


  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6月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兩個主題讓人印象深刻:一是“互聯網+醫療”,二是“健康扶貧”。醫療衛生是最重大的民生之一,屬最重要的公共品供給之列,因而歷來是國務院部署重點。李克強總理“民為本、利天下”的施政誓言,始終在醫衛領域彰顯。

  此次常務會的安排尤有意味。

  確定發展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措施,通過互聯網+醫療更好滿足群眾需求,這是執其一端——依托高科技和新業態,使國民醫療服務大大提質增速,如同乘上醫療“高鐵”,風馳電掣。

  部署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提升農村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和健康水平,這是執其另一端——如同已進入高鐵時代的中國,還須在很多地方尤其是特困地區保留並改善“綠皮車”,以確保發展過程中不會有人掉隊。

  什麼是健康中國?首先是民生中國,施政中充盈著民生情懷。健康醫療的站台上,能趕上風馳電掣的高鐵,也能等來耐心溫暖的綠皮車,努力不使一個人落下,這樣才能使全體國民心安。民安才國安,本固則邦寧。

  事實上,這兩者並不是割裂的。發展和應用好健康醫療大數據,針對的是所有人,無論城鄉,也無論貧富。中國發展到現階段,老百姓整體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高,這就須加大有效供給。大數據等新技術能產生巨大的“健康紅利”,並且這種紅利天然就帶有互聯網的本質屬性,即公平、分享。政府要做的,就是以電子政務的形式建立一個統一、權威、開放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促進和培育新業態,普惠地滿足老百姓需求。

  從總理強調的內容,能看出一種深切的民生關懷。李克強在當天會上要求重點推進網上預約分診、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醫保異地結算等群眾迫切所望。也就是說,互聯網+醫療、大數據+醫療,首先得讓老百姓感受到真正的實惠。

  健康扶貧則是在普惠基礎上,具體針對弱勢群體。數據顯示,中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戶約790萬戶,占建檔立卡總數的42%;農村貧困人口中,患大病的近200萬人,占3.6%,患長期慢性病的有700餘萬人,占12.9%;在各種致貧原因中,因病致貧在各地區都排在最前面。

  無論身邊事例或新聞報道,我們應該都不陌生那些患病後從小康墜入困頓的情形,更不用說那些因病拖得整個家庭世代貧困的辛酸故事。貧困地區醫療服務,是整個公共服務體系中的突出“短板”。因而,健康扶貧至少具有和交通扶貧、教育扶貧等同樣的分量。甚至,因為其更直接和緊迫,也就具有更溫暖的力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