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四川發現完整古彝文畢摩經書 幸免於文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11 17:39:58


李祿清展示古彝文畢摩經書。
  這個季節的赤水河穀暖陽微醺,秋風伴著密密柔柔的晨曦,仿佛還在眷戀七月的火把節的熱情,裹挾著些許溫暖與蕭瑟,蕩滌著敘永縣水潦彝族鄉的晨霧。作為素有雞鳴三省之稱的奢香後人主要聚居地,當地千百年來的傳說與神秘,如同烏蒙山脈亘古綿延。

  已是不惑之年的彝家漢子李祿清儘管還未褪去輾轉求學的風塵,卻已一頭扎進在家中的“藏經閣”。不多時,跌宕起伏的誦經聲開始回蕩在祖屋的院壩中,就在聲律漸至高亢處卻又戛然而止!一襲烏衣的李祿清不得不徘徊在回廊,無奈而又囁嚅地望向遠方……

  技驚四座彝家山歌打動專家

  成長在赤水河畔彝族聚居區的李祿清,舉手投足間,不僅有彝家漢子的獨特氣息,更是擁有著令人稱羨的彝家嗓音。每逢當地的舉辦山歌比賽,李祿清總能憑借其蒼勁豪邁的歌聲和原汁原味的曲調,征服在場的評委和觀眾。

  今年由石壩彝族鄉舉辦的首屆烏蒙山歌節上,李祿清一曲歌畢,技驚四座。台下的四川音樂學院的教授們紛紛向其詢問彝曲含義和唱腔技法,面對熱情好奇的觀眾,李祿清明白,這一切全得益於家族世代流淌文化血液,以及直接來源於父親的言傳身教。

  “家中用古彝文書寫的畢摩經書,共計有32本,全部書寫在絹布或者紙質上,經文上的內容在父親去世後,當地就無人可以誦讀運用了!直到參加川南彝學會的專家學者們嘗試用古彝文字的誦讀方式去破譯上面的內容後,經書的意義和珍貴程度才為人知曉。”李祿清說。

  初露崢嶸彝族天書重見天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