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大公法:政治實踐與政治理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25 14:03:50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何懷宏(中評社 趙宇鵬攝)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電(實習記者 趙宇鵬)以“政治實踐與政治理念”為主題的北大博雅公法論壇24日晚在北京大學舉辦。此次論壇的主講嘉賓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何懷宏,與談嘉賓有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李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甘超英和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教授劉靜侖,這此活動由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端洪主持。

  論壇開始,何懷宏教授分享自己對於該問題的一些思考。在何懷宏看來,在政治實踐與政治理念中,制度是首要的。同時中國近現代以來的政治運動也很重要,很多制度都是因為運動的壓力推動而形成的,“我經常把中國上世紀稱作動員時代,運動在這裡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政治運動從形態與目標來看是以抗議行為主,而政治制度主要是治理性的政治。

  接著何懷宏教授從政治家的角度闡釋政治實踐與政治理念之間的關係。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一直以來強調的是理論來自於實踐、實踐出真知,毛主席也專門寫過《實踐論》,強調實踐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政治家們也十分重視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這個現在可以追溯到馬克思那裡,他說以往的哲學都是解釋世界,但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所以有一個很強烈的實踐指向,即用我的理論去指導世界”。

  梳理西方學者政治理念時,何教授以福山為例,福山在書中提出過三大機構或者要素是完整現代國家不可缺失的,治理好本國的能力、法律的統治和責任制即現代意義上的民主制。何懷宏解釋,第一,治理好本國的能力是說國家一定要像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或者合格的能力,能夠有效的維護自身安全,維護國內和平與正常的社會秩序,維持權威組織機構和服從關係。其次,國家要通過法律來治理,“法律要高於統治者,高於權力,法律要推廣到社會的所有部分”。第三,政府要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這不是籠統地向人民負責,而是明確一定的程序向機構的負責,非行政機關的機構負責,要承擔社會之下的責任,所以在現代意義上就是一個民主制”。

  李強教授在座談上談到自己想法時說:“政治理論和實踐就是要關照世界,關照世界要想到世界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不要有理性的傲慢。但是實踐的本身是沒有辦法產生出一個關於是非的價值觀來的,是非的價值觀要訴諸實踐之外,起碼是參照某種超越的東西。”劉靜侖教授關心中國政治實踐向何處去這個問題,他認為,無論是探討政治理念的問題,還是政治實踐向何處去的問題,最終都要回到政治的出發點,即人類為什麼需要政治。在劉教授看來,探討中國的政治理念、政治實踐應該回到政治的原點去,回歸到每個人本身,思考下人生在世,政治應該給人帶來什麼?

  甘超英聽完何教授的發言後,提出了自己的感想。甘教授結合福山書中的三個觀點說:“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就已經提出民主與法制並重,我們有一個《民主與法制》雜誌,就是根據鄧小平的理論創辦的,也就是說民主跟法治必須是一塊進行的。”但是當前中國的問題是無論多麼強調法制、重視法制,缺少了民主的配合就會產生相應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