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時論:浚通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25 15:40:38


 
  連接傳統與現代,需要確立文化發展的歷史坐標。

  通過一系列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的精神引領,通過將“文化”從“五位一體”格局中的一個板塊提升為“四個自信”的重要組成,我們黨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文化根本性意義的認識,不斷提升對中華民族文明演進邏輯的把握能力,融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彰顯出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精神追求。

  “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壯志、“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胸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氣度——這些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錘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黨和人民在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讓我們在今天正在進行的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中充滿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文化自信,凝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全黨全國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連接傳統與現代,需要形成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創新的方法論。

  從“三個獨特”到“四個講清楚”,從“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針的提出,到“既向內看、又向外看”“既向前看、又向後看”視野的展現,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論,成為文物、遺產、古籍、傳統藝術、詩詞歌賦活態傳承的理論基礎。

  2016年9月,“中華古籍資源庫”在國家圖書館發布,預計到2017年年底,國圖八成以上的古籍善本將可供給億萬普通中國公眾信手“閱讀”。同年年底,最具中華文化代表性的世界級博物館故宮,開放面積達到了76%,從文物、園林,到“帝後娃娃”“朝珠耳機”,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講述著中國故事。記錄數千年歷史的文化典籍、俯瞰六百年煙雲的皇家寶藏,和陳列在中華大地上的無數文化遺產一樣,不斷展示著自身在21世紀的勃勃生機。

  連接傳統與現代,需要以中華傳統美德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闡明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之間的關係,並通過考察曲阜孔府、調研貴陽孔學堂辦學情況、了解《儒藏》編纂等不斷提醒國人:傳統中有我們的精神基因,文化中有共同的價值追求。

  家風家教,傳承傳統美德、敦促廉潔齊家;鄉賢文化,重構鄉土道德、醇化民風民俗……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闡釋,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讓後者充分凸顯出為民族傳承立根鑄魂,為國家發展凝心聚力,為社會進步成風化人的價值紐帶意義。

  “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傳承意義的精煉概括,已在中華大地上、山長水闊間引發了無數回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