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遊客越南拒給小費挨打 高喊中國人雄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04 09:48:47


中國遊客與越南邊檢人員因收取小費問題,發生衝突。
 
  邊檢人員是不是變相索賄?

  5月3日,大量網友留言稱曾在多個國家遭遇邊檢人員索要小費的情況,金額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

  據了解,邊檢人員作為公職人員,除了收取合理的落地簽等簽證費外(一般都有專門票據),沒有任何權利收取所謂的“小費”,這樣的行為其實是一種變相索賄。

  封面有話說:

  抵制“邊檢小費”將是個漫長的過程,既需要中國政府部門和當地相關部門的努力,也需要中國遊客的支持和配合,不要為了貪圖一時的方便而縱容這種行為。

  畢竟,今天被收了十塊二十塊或許不算什麼大數字,忍忍就過了,但保不齊哪天就會被要一百兩百。

  平和而堅決地拒絕支付,並且尋求當地使領館的幫助,理性維權才是對付邊檢小費陋習的最好手段。

  知多點:小費的起源

  小費據說源於18世紀的英國,相傳在當時倫敦餐館裡,餐桌上常放著一只碗,碗上寫著“保證迅速服務”。客人只要將小額鈔票或硬幣投入碗裡,便能享受侍應生提供的優質快速服務。

  隨著英國在十八十九世紀全球影響力的不斷擴大,給小費的風俗和習慣迅速刮遍了全世界。但小費的功能和定位也漸漸發生了改變。

  從開一開始的花錢買更優質的服務,慢慢變成了半強制性的要求。如今在某些國家,更是變本加厲到不給小費就不正常服務的境地。

  儘管在沒有給小費習慣的中國人眼中,這樣的情況有些無法理解,但需要清楚的是,通常只有從事服務行業的人才有資格收小費,比如酒店服務生、出租車司機、餐廳服務員和清潔工等等。

  2014年,“北京邊檢”的官方微博曾發起有關邊檢小費國家的網絡調查,並發起倡議拒絕“小費”,大量網友留言講述了自身的切身經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