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2日電/昨日下午,上影集團電影創作座談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在發言中談及電影業內的爭論時表示:“不要唯票房論,但也不要反票房論。與其向高票房開炮,不如反省觀眾為什麼甘願為其買單?”在張宏森看來,電影有多重功能,既可負責審美與教育,亦是在快節奏生活中人們的一種釋放方式,要心平氣和地接受這一現實。
批評泛濫3D電影:沒進入電影工業時代
2014年,市場上有許多3D電影,而張宏森認為泛濫的3D電影,不僅“真3D”非常少,而且許多影院並不具備播放3D電影的條件。
張宏森在會上說:“這些年,3D電影越拍越多,可真3D有幾部?真適合播放3D的影院又有幾家?播放3D片的燈泡是否開足?質量是否過關?供給觀眾的3D眼鏡清潔度如何?這些統統會影響放映質量。從這一角度說,我們的國產電影、國產影院根本沒有用現代電影語言的標準來說話,根本沒進入電影工業時代。”
小廳有利於效益最大化 但劇場效果怎麼辦?
2014年中國電影屏幕新增5000多塊,但除了部分IMAX屏,絕大多數都是百人以下的小廳銀幕。觀察到此現象,張宏森問:“電影院分隔成若干小廳,固然能夠有效利用座位,達到效益最大化,但有些必要的劇場效果去哪兒了?”
張宏森說,自己曾經做過一個小調查,發現但凡一部熱門電影上映,能容納300人至500人的大廳常常優先滿座,反觀那些小廳,總是落於人後。究其原因,觀影是需要許多人在一起時的儀式感,而觀眾需要情緒共振。“比如看喜劇,觀眾絕不喜歡‘孤獨寂寞冷’,而肯定趨向於幾百人齊聲歡笑。”還有專家提到自己的親身經歷,“《智取威虎山》的放映現場,當演員說出‘天王蓋地虎’,場內幾百人同喊‘寶塔鎮河妖’,那種微妙的情緒影響,非身在其中才可道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