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天生乏味 復旦大學搶救思政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28 11:56:29


 
  同樣是一節課,年輕人的上課方式完全不同。“他們觀念更解放,沒有一個人會拿著一本教材去上課。”顧鈺民的意思是,並非老師不用教材上課,而是老師絕不能僅僅拿著教材去“照本宣科”。因為後一種方式,現在的學生完全有理由“來了不聽”。

  李冉老師最近上的一堂課,是讓學生討論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他的課堂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被用來討論各種社會思潮。

  新學期的第一堂課,主要讓學生“報選題”;第二堂課,讓學生一起從海量選題中挑選題目並找到合作夥伴;第三堂課,就是討論。有時談談香港問題,有時談談“一帶一路”戰略規劃。

  李冉的上課方式,8年裡經歷過兩次重大演變。

  剛當思政課老師那會兒,這個年輕教師“拽得很”,“反正是必修課,這個課堂就是我的,我給你們(學生)灌輸什麼,你們就得吸收什麼。”這樣自我感覺良好的思政課,上了一段時間,效果不佳。“來了不聽”的學生大有人在。

  此後,李冉改變方式,他把課堂完全交由學生自己掌控,“課堂是學生的,讓他們自己發揮吧。”但這種方法也沒能堅持下去,因為課堂“太散”,大家各說各的。

  如今,課堂是老師和學生共同擁有的,“我們一起發現議題,一起討論,時代氣息非常重。”

  院長高國希很願意讓這些入職時“只是團員”的年輕教師“試試”。他曾見過很多種思政課改革方式,其中以“邀請其他學科專家來講思政”的做法最為流行,但他並不認同這種做法,“雖然有點意思,但對思政老師本身的鍛煉太欠缺了,我們要培養自己的、會上課的思政老師。”

  沒有考試的思政課“最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