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反映時代風貌 奏響奮鬥贊歌
http://www.CRNTT.com   2019-10-13 12:34:15


圖片自上至下依次為話劇《一九七七》、豫劇《焦裕祿》、秦腔《西京故事》、滬劇《敦煌女兒》、兒童劇《馬蘭花》、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豫劇《朝陽溝》演出劇照。(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作者:傅謹)回望新中國戲劇70年,無論是經典劇目的薪火相傳,還是新人新作的不斷湧現,戲劇舞台始終回應中國社會的脈動,既深刻反映世態人情,反映時代風貌,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以其思想和藝術魅力奏響奮鬥贊歌,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以新形象新風尚表現新中國建設

  新中國成立之初,整個社會洋溢著人民當家作主的喜悅氣氛,一批積極反映解放了的人民群眾心聲和願望的劇目演遍大江南北。尤其是伴隨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的頒布,戀愛自由、反對包辦婚姻等主題的劇目大受歡迎。通過滬劇《羅漢錢》等,人們可以直觀感受到呼喚婦女解放、反對封建婚姻的時代風潮,感受到新社會人民昂揚奮發的精神狀態。



  圖片自上至下依次為話劇《一九七七》、豫劇《焦裕祿》、秦腔《西京故事》、滬劇《敦煌女兒》、兒童劇《馬蘭花》、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豫劇《朝陽溝》演出劇照。版式設計:蔡華偉

  上世紀50年代初問世的話劇《龍須溝》,被稱為社會主義新中國的一曲頌歌。《龍須溝》聚焦北京一個小雜院4戶人家,通過他們在新中國成立前後的不同生活境遇,反映黨和政府對舊社會留下的千瘡百孔的城市進行建設改造的故事,用戲劇特有的藝術形式表現新中國帶來的社會巨變,展現黨和政府為增進民眾福祉付出切實行動,進而獲得人民群眾由衷擁戴的時代主題。從藝術上來說,《龍須溝》也開啟話劇民族化進程,拉近話劇與中國觀眾的精神距離,提升這一舞台藝術表現中國社會現實的能力。

  與工農業領域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建設相呼應,戲劇也在積極發揮社會功用,以貼近現實的劇作鼓勵社會各界為新中國發展獻計獻策,鼓舞民眾關心社會、建設家園的熱情和幹勁。上世紀50年代末,現實題材劇目創作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在題材上緊扣社會巨變背景下的諸多新話題,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貢獻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為觀眾喜聞樂見的新社會主人公形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