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十二沉思送給長安十二時辰
http://www.CRNTT.com   2019-08-13 10:28:52


(來源:人民網)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電/8月12日,《長安十二時辰》收官。從6月27日開播到收官,這部網劇用了近一個半月的時間,形成了一個“現象級”收看熱潮。

  這部網劇無論從製作、商業運作,還是其所帶來的其他社會影響,都給人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間。在收官之時,站在文化事業發展的層面,站在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的層面,探討一下這部劇所帶來的啟示,遠比僅僅去宣傳或者“包裝”幾個演員,乃至於宣傳一個企業,更具有意義。

  子 用48集講“24小時”

  是否冗長?

  對於藝術創作而言,“冗長”是一個相對概念。如果每集都非常精彩,懸念叢生,那麼拍58集、68集,也未必不可。顯然這部戲還不能達到這樣一個水準,劇中的何孚、徐鶴子、葛老這些人物脈絡以及第八團這條線等都可以更加凝練。甚至於當李隆基流落長安街頭所遭遇的那些事情,與主題無關的,其實都可以做減法,儘管這些內容起到了改變李隆基頭腦的作用。

  不過當人們說起“冗長”的時候,還必須考慮這部劇的成本核算。精致的場面、眾多一線影星,這部戲的成本之高是可以想象的。如果劇集過少,成本很難回來。

  而集數過多還意味著宣發成本的增長,顯然讓觀眾始終保持較高的注意力,如果只靠開播時的宣傳是難以為繼的。這就意味著在播放時,宣傳部門要花大心思去尋找運營熱點來維持熱度。

  當導演自己往裡搭錢拍攝的時候,就已經說明,這樣一出大劇其實是在“賭博”。從文化產業的角度來說,降低這樣的風險還是要靠一個科學的制片體系,而不是靠經驗和導演在成本層面的“掌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