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流傳日本的四大名著
http://www.CRNTT.com   2019-08-04 16:55:15


(來源:新華網)
  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不久前,由中日雙方共同主辦的“三國志展”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展,參觀的人們絡繹不絕,興致盎然。今年6月,上海京劇院的海派神話京劇《五百年後孫悟空》在日本東京藝術劇場成功上演,反響熱烈,劇場前廳打出了“滿員禦禮(客滿致謝)”條幅,向觀眾表示感謝。一系列以四大名著為主題的交流活動在日本成功舉辦,引發了人們對四大名著在日本傳播狀況的關注和思考。

  譯介繪本與模仿改編

  在江戶時代,已有大量漢籍和明清白話小說傳入日本,許多日本漢學學習者希望能夠直接閱讀這些作品,這便出現了學習“唐話”之風。當時人們將漢人所說的口語稱作“唐話”。四大名著在這股風潮中則成為漢語口語教科書。日本漢學家清田儋叟指出了選擇《水滸傳》作為教材的理由:“俗文之書雖多,但如能讀通《水滸傳》,其餘則勢如破竹”。

  四大名著作為漢語口語教科書的功用,畢竟只限於漢學者和“唐通事”等少數知識階層,而要被日本大眾所接受和喜愛,就離不開翻譯。1758年,小說家西田維則開始著手《西游記》的翻譯工作,從始譯到1831年翻譯結束,共經歷了前後三代人長達70多年的努力。

  《西游記》翻譯完成以後,為了滿足不識字的讀者需求,浮世繪作家也參與進來。日本著名畫家葛飾北齋根據《西游記》原著小說的情節發展,抽取出相應的情節繪制成圖,然後加上簡單的解說,創作出了對後世影響很大的《浮世繪西游記》。他還以此手法繪制了《新編水滸畫傳》。由於《畫傳》通俗易懂,所到之處迅速引起一股水滸熱潮。

  與其他流傳到日本的中國古典小說一樣,四大名著被日本社會接納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模仿作品的出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曲亭馬琴的《南總裡見八犬傳》。這部小說多處借鑒了《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如主要人物之一犬飼現八單槍匹馬立於長阪橋頭、用大嗓門叫陣嚇退追兵的情節,顯然是張飛大鬧長阪橋故事的翻版。

  還有一類作品,是將原著的故事直接變成日本故事,如1773年出版的《本朝水滸傳》(作者建部綾足)。整個故事的進展完全模擬《水滸傳》,人物形象也可以看出模仿的痕跡,譬如把太政大臣寫成高俅式的人物,把反賊惠美押勝當作宋江等。由於《本朝水滸傳》的影響,至今在建部綾足的老家舉行的節日祭典上,觀眾每年都能在花車遊行上看到以《水滸傳》英雄人物為原型的巨大燈籠,非常壯觀。

  出於對四大名著的喜愛,日本文學界不僅出現了模仿之作,還興起了改編潮流。在通俗文化盛行的當代,《紅樓夢》就被作家蘆邊拓改編成了一部推理小說,不僅在日本大受歡迎,還被我國和韓國翻譯出版,甚至還有英譯本。這種改編方法對年輕讀者尤其有吸引力,有利於縮小他們與這部古典名著的代溝和距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