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紀碩鳴:生命的記憶
http://www.CRNTT.com   2019-07-17 21:58:49


星雲大師和本書作者。
  中評社香港7月17日電/香海文化近日出版發行《人間佛緣——走進星雲大師》一書,書名由星雲大師所命名,本文為作者紀碩鳴所寫前言。

  佛緣的開始

  和星雲大師結緣就是和佛的緣分,雖然至今我都還沒有宗教信仰,可心早歸屬佛光山。

  不過,高僧大德,德高望重,星雲大師是世界級的宗教領袖,似離我們很遠。但十多年前,我還是《亞洲週刊》的記者,有機會相約訪問,走近星雲大師,留下了永遠難忘的生命記憶。

  佛光山水,那宏偉的大雄寶殿、莊嚴大佛;那青山綠竹、潺潺流水都在我心中烙印。佛光人文,法師慈悲、信眾慈善,處處溫暖。更有星雲大師智慧開示,佛陀般慈愛、和善滋潤,令我的人生圓滿就從與星雲大師的佛緣開始。

  自採訪了星雲大師後,這些年來,我有幸多次拜見星雲大師,在高雄佛光山、在台北道場、在宜興大覺寺,當然還有在香港,近距離和星雲大師接觸,並寫下了十多萬字的採訪報道、心得。這些文字,記錄了拜見星雲大師以及認識佛光文化的所思、所想、所念。就只是那麼一點點心得,都傳神般的穿透心靈,化作佛的教導。卻又那麼親切,就像是在和鄰家長者聊天。

  和星第一次覲見星雲大師是二○○五年一月到台北訪問,相約見了台北市市長馬英九後前往佛光山台北道場。結果,在台北市政府過完馬英九市長已是中午十二點過了。趕緊打電話告訴大師表示歉意,並搭車前往。

  趕到佛光山台北道場,星雲大師沒用餐一直在大廳等候。他請我先用餐,但我執意要先訪問再用餐。星雲大師說“隨意”,就餓著肚子說開了。現在想來,我的這個工作習慣有些不尊重大師,大師有嚴重的糖尿病,應該不能餓。現在每每講到此處,我都還帶有後悔之意。

  那是我第一次走近星雲大師,是與星雲大師結緣的開始。

  之後,有機會閱讀星雲大師送給我的書籍,大師那充滿哲理和感性的金言慎句,言語間會讓鬱悶的心情豁然開朗。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正因為這樣,才須不斷去學習、去適應、去改變、去走近真實。訪問大師就是學習、了解佛光文化,是開示,是和佛結緣。

  不過,結緣並不一定就有緣。第一次訪問大師後,連續有數年的大年初一,星雲大師從高雄佛光山打來電話給我拜年,一位高僧大德給一個凡夫俗人拜年,幾乎讓我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這就是真實的星雲大師,永遠謙和,永遠受人尊重!

  眼中的星雲大師,一位受人敬仰的佛教領袖,任何時候他都是依做人的準則來行事,往往說的就是一個行事道理,是一種準則。雖然他不斷講好話,但即使講多好的好話,也不會改變他自身的原則和立場。

  大師每天都撰寫文章,時時會正面表達意見,他希望給人向上的勇氣和鬥志。但有時會被誤解,甚至會被貼上政治標籤,這往往是令人遺憾的。和星雲大師接觸多了,我才慢慢深有體會,有了一些悟心。這些感悟寫在書中。社會不應依自己的政治立場去解讀、演繹為選舉或者是政治語言。
遺憾的是,在我第一次拜訪星雲大師之後的二年時間裡,我幾乎與佛光山“失聯”。當時的香港佛光山住持滿蓮法師曾給我寄來台灣文化人符芝瑛新作《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我打電話給滿蓮法師,想說一聲感謝,因滿蓮法師忙沒接電話,我放棄了;本想寫一篇書評,又耽擱了。
即使這樣,佛光山沒有忘記我,星雲大師一直給我機會。

  星雲大師和本書作者

  緣分不是等待是奮進

  二○○七年的六月,素未謀面的滿蓮法師請人轉告,約我去香港佛光山享用素齋。和滿蓮法師傾談中,我講了和他電話聯絡不果,想撰寫書評又沒有實現的經過。滿蓮法師卻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緣分不夠”。

  法師輕輕一句話“緣分不夠”,讓我一下子震動了!

  帶有歉疚感的我沉入深思,“緣分”是什麼?緣分並不是那一份等待,而是不放棄,不就是一種爭取嗎?這二年來,與佛光山的緣,可以訪問星雲大師,但我不主動、不努力,自然有緣也無分了!

  每個人都可以和佛光山有緣分,和佛有緣分。星雲大師在台北道場等我,滿蓮法師送我《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一書,都是在給我結緣的機會,都是對我的不放棄。然而,我卻始終沒有往前走一步,不主動續緣,不用說,緣分就在不主動、不用心,在等待中流失。

  認識到這些,以後很自然的以行動融入佛光山,我因而有幸隨大師到宜興,還去揚州星雲大師發心建設的鑑真圖書館。親眼目睹大師冒著零下五度的嚴寒,手拿拐杖,沒戴帽子光著頭視察正興建中的宜興大覺寺工地,那一份認真和盡職令人動容。

  那天,和星雲大師及弟子們一起早餐,數百人的大齋堂,弟子們都低頭用餐,鴉雀無聲,這一刻的寧靜,讓我心靈震撼!

  星雲大師和我長談數小時,我為《亞洲週刊》撰寫了封面故事。那一次,大師首次開口挺身支持馬英九出來參選台灣總統,答應為他找一份工作。而那以後,我也找到了和星雲大師,和佛光山的佛緣。

  佛光山猶如我的另一個家,有什麼事我都會和相熟的法師們聊聊,也總想著要為佛光山盡一份心。

  這以後不斷延續與佛光山緣分的精采故事,這些緣都因星雲大師而起,都因佛而起。我撰寫過“一筆字”;寫過星雲大師的管理思想;寫“佛光文化在海外傳播”;寫“佛陀紀念館”。完成星雲大師交給我的作業,寫《獻給旅行者365 日──中華文化佛教聖典》、《百年佛緣》、《星雲大師全集》等的讀書心得。佛光山有學不完的人生、有寫不完的故事,這一切都在我人生的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

  二○一一年七月,我有幸受邀來到美國洛杉磯西來大學作訪問研究。在美國聽到星雲大師踐行人間佛教的故事就更多了。我撰寫了專題報道,發表在新加坡《聯合早報》,字裡行間透露出我對星雲大師慈悲為懷博大胸襟的敬意,對佛光文化海外廣為傳播的讚許。而所有這些,我都書寫在《人間佛緣――走近星雲大師》一書中。

  星雲大師倡導人間佛教,倡導人人可以成佛,他其實就是離我們最近的佛。你心裡覺得星雲大師離我們很遠,就是遠;你心裡覺得星雲大師離我們很近,那就沒有距離。大師一直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