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草根詩歌集群現象出現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20 15:43:31


 
  記者採訪到了煤礦工人老井,他的真名叫張克良,每天在井下工作10來個小時。對他來說,寫詩是已經持續30年的一種戒不掉的癮,“只要一有時間,從井下上來吃個飯,睡一會,就寫詩。”儘管他對記者感慨自己太忙、閱讀量太小,但細數喜歡的詩人時,名字還是報了一長串:保羅·策蘭、裡爾克、特朗斯特羅姆、陳先發、雷平陽,還有“打工詩人”鄭曉瓊和身為下崗工人的詩人楊鍵。他喜歡國外先鋒詩歌在形式上的探索,和國內詩歌在內容上強烈的現實感。他寫的都是煤炭題材的作品,自己每日經歷的工作和生活是唯一的也是無窮的素材:“打眼放炮出矸石/只要一下井便是如此/時間一長/便覺得我們的軀體和周圍的/鑿岩機風鎬礦車有些相似”。“當然,現在不是文學(流行)的時代,更不是詩歌(流行)的時代,寫這些詩從不指望出名或者賺錢。但煤礦工人的辛苦需要有人知道,地平線以下發生的故事要讓地面上的人了解。這是我一直以來寫詩的一個念想。”說到這裡,老井高興地告訴記者,自己已經接到邀請,將會在崔永元主持的《打工春晚》節目上朗誦自己的詩歌。
  
  此外,秦興威、小西和紅蓮的詩作,也都由他們自身的經歷灌注而成。比如身為理髮師的紅蓮寫的一首《綰》:“我喜歡把頭髮挽起來/是因為/向下的東西太多了……啊,向下的東西太多了!/我必須把頭髮挽起來,好讓你知道/我低低的一生/也是固執的一生,是可以彎曲的一生”。商震這樣評價他們:“這是一群再普通不過的普通人,讓他們回到大地、回到車間,誰也認不出他們會是詩人。但他們就是好詩人。他們被生活羈絆著,所以他們的詩有生活帶來的疼痛。他們的作品有獨立審美,有傲骨。”

  記者昨天同時聯繫了這幾位詩人。打電話給余秀華的時候,她正在屋裡接受多家媒體的“群訪”。這已經成為她家的常態,似乎多少年來蓄積的冷靜和安靜,都在這一兩個月中噴發,天天都是人聲鼎沸。一遍遍回答相同的問題,令余秀華有些不堪其擾,家中的兔子也因為外人頻繁進出而接連死去,“一來記者就得死兔子。”

  為了盡量減輕對她的打擾,記者只問了她一個問題:去年12月跟她一起去北京參加朗誦會的其他4位詩人,對他們印象如何?她的聲音一下子就柔軟下來了:“我很喜歡他們。他們的詩寫得很不錯。跟我比?各有千秋。我特別喜歡小西,還有紅蓮、老井。”而這幾位她特別喜歡的詩人,這些天極少有媒體採訪。
 
  “多年來,當代詩歌幾乎都是以‘醜聞’的方式成為公眾話題,像梨花體、羊羔體、嘯天體……這次正面地‘火’一次,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我們擔心的是,大家關注的到底是余秀華這個個例背後的特殊性,還是詩歌本身?這股熱潮之後,詩歌是不是又會回歸冷清?”《詩刊》編輯、微信平台運營人彭敏的顧慮,也折射出詩壇在這波全民熱潮後的冷思考。

  (來源:《文匯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