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六位前外交官深論疫情放大器下的中國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20-04-16 15:05:35


以“文化差異:疫情放大器下的危與機”為主題的線上會議邀請到六位中國前外交官交流疫情期間的中國外交。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記者 徐夢溪 實習記者 楊曉峰)4月15日上午,由亞洲禮儀文化研究中心主辦,“外交官說事兒”協辦的“文化差異:疫情放大器下的危與機”線上研討會順利舉行。會議邀請到六位深耕外交禮賓、非洲、中東、歐洲、拉美、東亞等領域的前外交官,共同就中國對外援助遵循之“道”、變化中的中國“對外交往語言體系”、中國在後疫情時期的對外經貿文化往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三個議題展開交流討論。

  研討會由亞洲禮儀文化研究中心首席顧問、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呂本富主持,亞洲禮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靜雲出席並致辭。

  外交部前禮賓司司長,中國前駐希臘、愛爾蘭大使羅林泉表示,思考上述問題需從四個方面入手:第一,全局觀,即疫情的範圍是國際性的,問題是全局性的,疫情已經蔓延到全球200多個國際和地區,因此要樹立全局觀;第二,破壞力,即此次疫情的破壞力,因為截至今天,全球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接近200萬例,死亡病例超過10萬例,因此疫情的破壞力不容忽視。第三,安全觀,即疫情對中國內外安全的影響。盡管疫情爆發在中國武漢,但是其根源有待探討,然而中國依然受到了來自世界的巨大影響。此外中國內部因為疫情,人民的生命、財產、經濟也經受了巨大的考驗。第四,國際人道主義,即中國應當把對人類有較大貢獻的理念,當做中國對外援助的前提。中國人看到有困難的,看到弱者,都是要幫助的,而且永遠都是這麼做的,這非常重要。現在我們對世界的貢獻更大了,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還都是有感恩之心的。談及外交語言,他表示,我們的外交語言進入到“有所作為”的時代了,對於一些原則問題我們不能再軟弱,以防攻擊變成事實。

  外交部前非洲司司長,中國駐馬里、摩洛哥大使程濤表示,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過程當中,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始終展現著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與風範。中國堅持正確的義利觀,講情誼、講道義、有原則,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外交政策的一面旗幟,也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中國在自身抗疫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中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間企業等立體式、全面地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物資援助,還向多國派出了醫療隊,充分體現中國扶危濟困的高尚道德,而且我們始終堅持絕不趁火打劫。中國堅持“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在這次抗擊新冠疫情當中,我們的手首先伸向那些對我們特別友好的國家,這就是“禮尚往來”,就是“投桃報李”。此外,病毒無國界,沒有非洲抗疫的成功,就沒有全球抗疫的勝利,中國的省市、企業、社團都通過各種渠道援助非洲,我們還會加大援非的力度,因為我們是命運共同體,助力非洲國家抗擊疫情,我們義不容辭。

  中國前駐沙特阿拉伯大使、中國前駐埃及大使兼駐阿拉伯國家聯盟全權代表、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表示,在中國疫情爆發初期,我們遭受了突如其來的衝擊。但是世界對我們給予了支持、同情和聲援,在那個時候我們的朋友、好兄弟真正體現出來了,包括一些歐洲、西方的國家,也向我們表示了支持。同時,我們也聽到其他聲音,以及以鄰為壑、落井下石的做法,我們應當認識到這個世界不可能都是一種聲音,要有思想準備。中國把世界看成一個整體,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因此我們援助別人時,也帶有這樣的情懷。到現在為止,我們在對外交往方面,在國際上得到的讚揚和肯定的聲音還是主要的,但我們現在要有清醒的認識,友好的國家其實也有各種聲音。世界是多元的,我們不能因為某些聲音就影響我們對外交往合作,包括對於疫情嚴重的國家,對我們友好國家的支持,不能受影響,從長遠看,這是外交的基礎,我們應該更有定力。我們要冷靜、客觀地看待發展,扎扎實實地做好工作。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