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中國行動計劃”引發激烈反對
http://www.CRNTT.com   2022-01-22 15:50:46


反對亞裔仇恨的遊行隊伍走過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大橋。(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月22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近日,美國華人聯合會在美國聯邦司法部大門外組織示威抗議活動,要求聯邦政府立即停止“中國行動計劃”,並確保所有華裔科學家、工程師和其他專業人士的合法權利。在此之前,192名耶魯大學教授聯名致函美國司法部部長,認為這一計劃存在根本性缺陷。

  2018年,美國司法部啟動所謂“中國行動計劃”,以“打擊經濟間諜”和“打擊竊取知識產權”為借口,針對在美華裔科學家和與中國有合作關係的科研人員進行系統性調查。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日前指出,事實證明,所謂“中國行動計劃”的實質,不過是美反華勢力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對華遏制打壓的拙劣工具。美方應傾聽各界正義呼聲,盡快糾正錯誤做法,停止以中國為“假想敵”,停止編造借口對中國抹黑打壓,停止干擾破壞中美在科技、人文領域的正常交流合作。

  “中國行動計劃”的實質是什麼?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日前報道稱,“中國行動計劃”在“打擊經濟間諜”和“打擊竊取知識產權”方面幾無所獲。3年來,美國聯邦調查局對學術機構或撥款機構提起12項起訴,沒有一項涉及間諜指控。2021年11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要求美國司法部解釋“中國行動計劃”的真實用意並公布所有案件清單,然而,司法部只是隨後在其官網上删掉了39名“中國行動計劃”相關“被告”,其中多人曾遭到美方公開指控,但針對他們的訴訟都以失敗告終。

  李海東:“中國行動計劃”是美國特朗普政府對華採取“全政府”戰略的組成部分,意在破壞中美之間高新科技交流,阻礙中國高科技領域的快速發展,進而達成減緩甚至破壞中國整體發展進程的目標。拜登政府上台之後,雖在對外政策上有所調整,但延續了前任政府對華政策中極具敵意的相關要素,甚至態度有所強化。具體到科技領域,拜登政府依然推行“中國行動計劃”及其他相關舉措,以期加快中美科技“脫鈎”進程。

  美方認為,中國科技水平迅速提升,得益於同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密切交流。只要切斷與中國的科技、人文交流,就能維持美國在與中國競爭中的科技優勢地位。由此可見,美國對自身科技水平抱有盲目自信。

  龔婷:特朗普政府執政之後,美國官方先後在一系列戰略文件中將中國定位為“競爭者”乃至“對手”,提出“與中國進行長期戰略競爭是美國的首要任務”。為推行這一“戰略競爭”,美國政府綜合運用外交、經濟、情報、執法等多種手段。“中國行動計劃”在這一背景下粉墨登場,號稱要對所謂為中國“從事商業秘密盜竊、黑客、經濟間諜、技術轉移等活動”的人開展“執法”。

  這種強加“罪名”的做法實為一場赤裸裸的鬧劇。幾年來,這一計劃下很多所謂“涉案者”最終被撤銷指控。近期美國檢方尋求撤銷對麻省理工學院華裔教授陳剛的指控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探究這一計劃的本質,無非是美國把中國當成“假想敵”,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利用司法工具大搞政治化、意識形態化和有罪推定,把所謂“經濟間諜、科技竊密”的罪名強加到中國和開展對華科技、人文交流的人身上,進一步破壞中美在科技、人文領域正常交流合作局面。

  孫成昊:從“中國行動計劃”的名稱就可看出,這一計劃針對中國。該計劃實施過程中,被指控的對象範圍不斷擴大,且美方對所謂“涉案者”的判定標準十分模糊。不同於特朗普政府的大張旗鼓、不計成本,拜登政府執政之後,在推動這一計劃的過程中表現得相對低調,發布所謂“案件”信息的頻率有所降低。這一方面是因為拜登政府意識到該計劃可能影響其推進美國國內族裔平等,另一方面基於拜登政府內部對華“脫鈎”代價的評估。但總體來看,拜登政府借“中國行動計劃”繼續遏制打壓中國的大方向沒有改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