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KBS記者:我的問題是,近幾個月中國CPI漲幅一直維持在1.5%左右,今年1月更是只有0.8%,所以我覺得中國已經進入通貨緊縮,所以有一種說法是中國是全球通貨緊縮的輸出者,對韓國也有影響,對此您怎麼看?
李克強:關於通貨緊縮,國際上對這個提法有多種解釋,比較一致的就是說一個國家的物價總水平持續出現負增長。中國CPI或者說物價總水平1月份是正增長,2月份漲幅比1月份更高,所以不能說中國已經出現了通貨緊縮。
雖然中國現在的物價總水平比較低,但並不是中國向世界輸出了通縮,你說叫“輸出者”,實際上我們是“被通縮”。我給你舉個例子,去年,我們進口了3.1億噸原油、9.3億噸鐵礦石,量是增的,沒有跌,但是價格下來了,主要是因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下跌。對這種“被通縮”的問題,我們有應對,也有進一步的準備。當然,我們更希望世界經濟能走出低迷,實現復甦。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總理,您好。近期我們注意到國際上有一種看法,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一方面挑戰了美國的領導地位,另一方面在很多國際事務上中國仍然在搭便車,請問您怎麼看待這樣的看法?此外,對於推進中美關係,我們也想聽聽您的想法。謝謝。
李克強:你們都是兩個頭銜,都是兩個以上問題。關於你向我提的問題,首先,中國是不是最大的世界經濟體。我在國外也經常聽到這種說法,總是有被忽悠的感覺。因為按照國際權威統計,中國也就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重要的是,按人均GDP,我們是在世界80位以後。就在前不久的春節前,我去中國西部一個農村,連走兩戶人家。一家母子二人,住在四面透風的破瓦房裡,兒子40多歲了,因為窮還沒有娶上媳婦。再到一家,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大學生,但是他的妹妹為了讓哥哥更好地念書,春節還在外面打工沒有回家。我看了確實很心痛。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還有近2億貧困人口,中國是實實在在的發展中國家。
中國把自己的事辦好,保持合理的發展,本身就是對世界巨大的貢獻。而且中國還在越來越多地承擔應盡的國際責任和義務。要說中國搭便車,這麼大的塊頭搭誰的便車?中國是和大家一起推車。
中國以發展為第一要務,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講到中美關係,這是最大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發達國家之間的關係。我們願意構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互不衝突、互不對抗的新型大國關係。今年習近平主席將應邀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相信會進一步推進中美關係的發展。
毋庸諱言,中美之間存有分歧,但更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妥善處理分歧,可以著力擴大利益的交匯點。這里面有個很大的亮點,就是我們正在推進中美投資協定談判,它是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的,這本身就是打破合作的天花板,開辟發展的新空間。當然,談判會有個過程,但它向中美、向世界發出了明確的信號,就是中美經貿關係會更加密切,這個中美關係的“壓艙石”會更沉更穩。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