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榮恭:國共平台與未來兩岸關係的穩健發展
--訪國民黨副秘書長張榮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07 11:36:59  


 
  國共平台的未來角色

  記者:您怎麼看國共平台在未來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角色?它與兩岸兩會的協商功能如何區分?

  張榮恭:兩會管道是兩岸在九十年代初的時候雙方各自成立的。當時的共識是,兩岸涉及公權力的協商跟協商以後的簽署,由兩會來進行。我們國民黨現在重新執政之後,當然要維護這個制度。

  就國共平台來說,從過去三年我們的運作情況來看,基本上,我們的工作可分為以下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幾乎沒有一件事是跟兩會管道衝突的。

  一是兩黨領導人的會談。現在我們做不到兩岸領導人的會談,但兩黨當局領導人的會談,由於現在國共兩黨都是執政黨,因此這種會談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有方向性的重要作用。

  二是地方的對口交流。就是我們的地方黨部出面組織各界的重要人士,跟大陸進行對口交流。現在,我們已經建立了十幾個與大陸對口交流的管道,比如桃園跟東莞、新竹跟蘇州、南投跟杭州、台北縣跟南京等,將來還要再擴充。因為大陸很廣大,台灣可以一個縣市針對大陸好幾個縣市進行對口交流。這種對口交流,不在兩會的功能之內。

  三是舉辦大型論壇。大型論壇,過去三年我們舉辦過三次,達到了很具體的成果。我認為,由於兩岸關係的范圍非常廣泛,即使以後海基海協舉辦類似的論壇,它與國共論壇也不至於有衝突的問題,因為交流越多越能促進台海穩定。

  四是兩黨的日常溝通。兩黨的日常溝通,有時候我們黨部會受理一些台灣的團體所提出來的、希望促成大陸方面採取某些開放性措施的,黨部也會進行溝通。因為這些陸委會沒有授權海基會去談的問題,國共平台就可以發揮平常溝通的功能。

  此外,過去的三次論壇,大陸方面都透過這個場合,累計宣佈了幾十項對台的利多政策。我們很難想像,大陸未來會利用兩會的場合宣佈利多政策。因此,以過去三年國共平台運作的經驗,對比兩會管道的法定功能,兩者是完全不會重迭的。所以,吳主席用了這樣的形容,就是「雙腳並進,行穩致遠」。國共平台在民進黨執政期間,發揮了重要的穩定跟潤滑的功能,降低了台海危機,潤滑了兩岸關係。現在兩會復談了,國共平台是不是不需要存在了呢?回顧九十年代,兩岸關係也不止是一個管道兩個管道,還有兩岸密使。當時兩岸密使跟兩會管道其實也是雙軌並進的。

  現在我們不再需要兩岸密使,我們用光明正大的國共平台配合兩會管道。誠如吳主席講的,行穩致遠,可以讓兩岸關係走得更加的穩定。

  記者:所以不應該用第一軌道第二軌道來形容?

  張榮恭:我個人比較不主張用兩軌來形容,因為在西方國家,二軌固然有其功能,但有時可有可無。國共平台則是兩岸執政黨的關係,所以吳主席講兩腳並進。兩腳走路時,你很難區分說是左腳為先,還是右腳為先,反正祇要走得穩都是好事。當然,台灣是一個非常重視法制的社會,加上還有在野黨的監督,我們會尊重九十年代我們自己建立的兩會管道這個制度。但是國共平台的功能正如我剛才所述的那幾點,它對於兩岸關係其他方面的,海基會沒有被授權的,我們都可以扮演輔助的工作。台灣既然是一個民主的社會,選舉的時候,黨輔選,黨助選;執政的時候,是黨輔政,黨助政。

  另一個方面,大家都知道,大陸是以黨領政,大陸也不否認自己是以黨領政。換句話說,對於國共平台,我們也得重視大陸方面的意見。所以,也許台灣的在野黨或一些人士對國共平台有一些質疑,但瞭解到大陸的體制的時候,想去否定或者壓低國共平台的作用,是不符合現實的。因此,我們覺得,國共平台與兩會管道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大家都應該用正面的眼光來看待。

  參與推動兩岸交流的體會

  記者:您長期積極致力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近幾年更是國共平台的直接參與者和當事人之一。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您有何感受或體會?

  張榮恭:我覺得,我們國民黨跟民進黨最大的不同就是,國民黨誠如馬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所講的,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國共兩黨在政治上當然還有分歧,不可能沒有分歧;一個政治體制之下的政黨都有分歧,何況兩岸是兩個政治體制,我們都不否認國共兩黨還有不少政治的分歧。可是,居於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同為炎黃子孫,我認為,很多問題都可以有效處理,而不需要採取敵對的方式。

  從九十年代以來,我們看到兩岸關係從協商到中斷,再復談又中斷;新世紀之後民進黨在台灣執政,兩岸關係多次出現危險狀態。我們用國共平台穩住了兩岸關係,我自己也深入其中,當然感覺到這是一種機遇和幸運。

  這幾年,我個人十次拜謁中山陵,其中有五次正式拜謁,即二千年陪同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零五年三月陪同江丙坤副主席,零五年四月陪同連戰主席,零六年十一月代表國民黨參加中共舉辦的孫中山誕辰一百四十周年活動,今年五月又陪同吳主席拜謁。其中有三次是宣讀祭文,即江副主席去那次、連主席去那次和吳主席這次。

  十次拜謁中山陵,每次的心情都是同樣的澎湃洶湧。也就是說,連主席指出,兩岸都要以孫中山先生為師,馬總統也說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我覺得,在這樣的精神之下推動兩岸關係理直氣壯,因為這有利於兩岸人民的福祉。我能夠參與其中,深感榮幸。

  記者:那麼這幾年您推動兩岸交流交往,或者跟大陸各方面的交流過程中,您對大陸的對台政策、對台思維,或對涉台事務的處理,印象比較深的是甚麼?

  張榮恭:兩岸多交流、接觸,就可以建立互信。我們現在對大陸涉台單位各部門的人士都很熟悉,雙方談起問題來都蠻順暢的。

  記得在九十年代兩會協商的時候,好像是諜對諜的狀態。現在的時空環境都不一樣了,大陸各方面對台灣人民的需求越來越清楚認識—當然要完全達到台灣人民的需求還有一段時間跟距離。在大陸對台灣越來越瞭解之後,對台政策就會越來越務實,越來越具有彈性。台灣人民歷來就有一種悲情意識,這種悲情意識被民進黨操弄過度。我認為,祇要大陸能夠對此加以理解,並採取有效的對應方式,促成兩岸人民感情的融合並不是困難的事情。

  我記得當年連胡會談的時候,連主席講了這麼一段話,他說,台灣人民四百多年來,從大陸渡過這個險惡的黑水溝,來台灣開墾,開天闢地,經過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的統治,國民黨早期到台灣來的時候,跟台灣人民也有一些磨擦,所以,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的意念很強。連主席當場希望胡總書記能夠理解。

  胡總書記回應說,我們本來就瞭解台灣人民對於當家作主的強烈要求,但是現在聽到連主席當面這樣講,我們會更加重視。也就是說,面對面的溝通,對於兩岸增進瞭解,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是極有幫助的。

  國共之間現在出現這種狀態,是兩黨的良性循環。我們現在進一步希望,兩黨的良性循環能夠擴及到兩岸的良性循環。而現在海基、海協復談,就是從兩黨良性循環走向兩岸良性循環的開始。

  因此,這幾年來我親身體驗到的是,交流可以增進瞭解不是一種形容詞,它實際上可以落實到政策上,而這個政策又可以讓兩岸人民感受到交流的實惠,進而能夠形成兩岸和平的基石。胡總書記講的和解、和諧、和平的概念,我覺得運用在兩岸方面,就是「和解對話、和諧相處與和平共榮」。

  張榮恭小檔案

  張榮恭,一九五○年一月生於台北;中學畢業後進入輔仁大學學習法律,後獲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法學碩士學位;曾任中央社大陸新聞部主任、中央社執行副總編輯兼大陸新聞部主任、國家統一委員會研究委員、國民黨大陸工作會主任、國民黨發言人兼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主委、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副執行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現為國民黨副秘書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海基會董事。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8年7月號,總第127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