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藍博洲:台灣客家人的紅色記憶
http://www.CRNTT.com   2021-07-13 00:30:57


台灣知名作家、辜金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藍博洲(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7月13日電(記者 沈而忱 段曉魯)由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主辦的“1921-2021:百年記憶·紅色客家”暨“講客堂”第九講日前在香港舉行。台灣知名作家、辜金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藍博洲以《台灣客家人的紅色記憶》為題作線上發言,通過對客家民眾武裝抗日游擊戰、台共指導下的客系農民反日鬥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台灣客家人等台灣客系人民抗爭史的詳細論述,指出了客系民眾的決心﹑義氣﹑勇氣﹑堅定性﹑徹底性及進步性。他表示,以工農階級為主的廣大客家民眾﹐向來高唱紅色的歷史戰歌,過去如此,未來也必定會如此。

  藍博洲表示,1895年,台灣被割讓予日本,台灣人民旋即開始武裝抗日,主體正是桃、竹、苗地區的客家人。五月﹐客籍士紳丘逢甲首先率領有志紳民謁請台灣巡撫唐景嵩﹐共組“台灣民主國”﹐發表“抗日宣言”﹐以期“各國仗義公斷﹐能以台灣歸還中國”。六月﹐日軍在大炮掩護下,攻占主要是客家人居住的新竹地區,遭到武器粗陋的民眾武裝游擊的強悍抵抗,無數客家婦女也參加戰鬥﹐犧牲戰場。同月,駐守台南的客家人劉永福致台民布告並與台民盟約共同抗擊侵略日軍,台灣各地,尤其是客家莊的民眾,紛紛加入義軍,英勇阻擊登陸的日軍,展開長達五個月的反占領戰鬥。其中,姜紹祖、吳湯興、徐驤更是著名的客家抗日三傑,在戰鬥中犧牲。十月,客系農業宗族公社六堆各堡組織了民眾武裝的聯合義軍﹐力戰來犯日軍﹐客籍婦女和兒童也都參加了戰鬥﹐使日軍付出巨大代價。此後,民族意識堅強的台灣人民仍然不斷發動長達七年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武裝游擊戰,主體之一就是“抗日三猛”簡大獅、柯鐵虎、林少貓所領導的南部客家民眾。
 
  藍博洲提到,1907年起,隨著孫逸仙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大陸蓬勃展開﹐台灣人民看到台灣解放的希望,暫時平靜了四五年的殖民地台灣,也在辛亥革命前後爆發了12次堅持漢民族傳統中國意識的有組織的反日起義。台灣的客家人不但沒有在這個階段的反日鬥爭中缺席,而且是規模和影響較大的幾次事件的主體,包括1907年蔡清琳領導的北埔起義、1912年十月同盟會會員羅福星領導的大規模抗日鬥爭、1913年四月張火爐領導的大湖反日運動及同年十二月賴來領導的東勢角起義等。其中,羅福星領導的“苗栗事件”﹐不但具有現代反日民族主義的思想﹐而且將台灣的反日民族鬥爭與中國大陸的國民革命互相連結起來。1921年十月﹐台灣進步知識分子和開明士紳組成最初的全島規模組織--台灣文化協會﹐有計劃地推動文化啟蒙運動。此後,客家系貧困農民與進步知識分子留下了令人驚嘆的﹑英勇鬥爭的事跡,例如“中壢事件”、以“大湖支部”為核心的佃農抗爭活動、“永和山支部”發動的武裝蜂起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