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粽子用料十足、口感層次豐富。(中評社 沈而忱攝) |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記者 沈而忱)“水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鬆兒和”,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粽子得到了不少文學家的青睞。北宋文學家張耒描寫粽子的詩詞,讀來滿口生香,一碟晶瑩剔透的糖粽子躍然紙上。
甜粽子在我國北方較為常見,而南方地區則習慣於鹹粽子,網友也分化為“甜黨”和“鹹黨”,對此爭論不休。而客家粽風味獨特、用料豐富,深受閩廣人民的喜愛,雖然名氣不如嘉興肉粽那般大,但吃起來口頰留香,完全不輸,堪稱“風景這邊獨好”。
客家粽的基本餡料包括豬五花、鹹蛋黃和幹貝,糯米中則加入了泡軟的去殼綠豆,十分獨特。只見兩張粽葉卷成漏鬥狀,周圍抹上一圈糯米,放入豬肉、蛋黃等餡料,填入混了綠豆的糯米,再將多餘的粽葉折起,最後用棕絲扎緊,一個三角錐形的客家粽就誕生了。
用炭火蒸熟,剝開粽葉一看,白糯米間夾雜著黃色的綠豆,白嫩軟滑。再一嘗,五花肉的香氣滲入了糯米之中,綠豆蒸熟成粉又吸收了豬油,吃來鮮肉肥而不膩、蛋黃口感綿密,非常與眾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