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洪為民:香港未來增長點在新科技和新市場
http://www.CRNTT.com   2020-03-23 00:15:40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3月23日電(記者 沈而忱)疫情在海外迅速蔓延,嚴重打擊全球經濟增長,有評級機構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增長2.5%降至1.3%。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在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若想避免同步衰退,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自身競爭力,因此,香港應抓住內地發展的機遇,在“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

  洪為民認為,新一份的《財政預算案》中,最重要的紓困措施為直接派發現金和“百分百特惠擔保貸款” ,但這兩項措施見效的關鍵因素都是“快”。他提到,前段時間做了一個小調研,訪問了200多位公司主管,其中60%的人表示手上的現金流不足以支撐三個月。由此可見,企業已經捉襟見肘,因此需要特區政府簡化手續、儘快實施。

  “其實這些紓困措施,不是幫助香港經濟增長,而是避免香港經濟過度衰退。”洪為民坦言,現在的疫情讓香港的經濟困局變得更加複雜,尤其是疫情在海外各國的迅速蔓延,在這種情況下,香港必須尋找自身的經濟增長點。

  洪為民表示,香港經濟的四大支柱——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目前來看吸引力仍在,但隨著科技的發展,香港必須提升競爭力,方能避免衰退。這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發展科技,二是開拓新的市場。

  發展科技方面,洪為民表示,其實近幾年香港對創科的重視程度提升了不少,包括成立了創新及科技局、引進和設立了重點實驗室、增加了一些創業成功的案例。香港有強勁的基礎科研水準,可惜在這方面的就業機會較少,因此不少科研人員只將香港視作跳板,前往美國發展;而有了粵港澳大灣區之後,憑藉著大灣區內的產業資源,在香港做出的科研成果,可以在大灣區內對接相關的產業。

  洪為民認為,經過三十餘年的競爭,珠三角的傳統製造業實力非常強勁,包括生產能力、上下游的資源整合能力,以及國內和國際的分銷能力,但是它們生產有餘、創新不足。在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契機下,越來越多的香港大學北上“安家”,在大灣區內進行產學研的合作與對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已於2014年開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也將分別在廣州、東莞、肇慶“落戶”。“如果大學和產業之間的合作見效,對於香港青年來說,會有更多的發展機遇。”洪為民說。

  開拓市場方面,“一帶一路”倡議則是個絕佳的機會,無論是貿易轉口還是金融服務,都有很多商機,包括以前香港沒接觸的市場和領域。例如在金融服務業方面,借助“一帶一路”的平台,香港可以考慮成為更深更廣的國際融資平台,以及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金融中轉站,讓香港“超級連絡人”的角色發揮得更精彩。

  洪為民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倡議之中,香港應找到自己的平衡和角色。大灣區包含七千多萬人口,龐大不假,但若香港只是把其視作一個市場,便是買櫝還珠。他表示,香港可作為大灣區“走出去”的跳板,以及和國際接軌的專業服務中心,配合企業“出海”尋找資金、提供專業服務人員及意見,幫助大灣區內的企業進入“一帶一路”,進而佈局全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