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中國南大門,世界大都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6 13:14:52  


 
  【氣候概況】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夏天炎熱且潮濕,溫度約在26-30℃之間;冬天涼爽而幹燥,但很少會降至5℃以下。五月至九月間多雨,有時雨勢頗大。夏秋之間,時有台風吹襲,七月至九月是香港的台風較多的季節。

  【地名來源】

  關於香港的地名由來,有兩種流傳較廣的說法。

  說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也就逐漸為遠近所認可。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可後來,村裡人不肯種植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也就逐漸消失,但香港這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說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裡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衝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這個詞來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儘管有不同的說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這地名最早出現在明朝,它最初是指今天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港灣、小村落,後來才擴大為對整個島嶼(香港島)的稱呼,最後,到了19世紀初,才成了被英國殖民主義者占領的整個地區的統稱。

  【歷史沿革】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 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展。島上有個小村,叫“香港村”,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明朝萬歷元年(1573年),香港隸屬新安縣。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

  【香港的人口、民族與宗教信仰概況】

  香港在2010年約有700萬人口,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420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市區人口密度平均2.1萬人/平方千米。香港的人口絕大多數為華人,大部分原籍廣東,主要說廣州話(粵語),但英語很流行,說潮語和其他方言的人也不少。新界土著居民很多說客家話。近年普通話甚流行,一般機關和機構也鼓勵應用。居於香港的外籍人士數目相當多,共有約517560人,人數最多的國籍首三位如下:菲律賓(130810)、印尼(114020)和泰國(28360)。

  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幾乎都有人信奉。華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香港寺院共有360 多間 ,公共廟宇有40座,天後廟宇24座,1841年已設羅馬天主教香港特別行政區主教傳教區。1991年,香港天主教徒約有25.8萬人 。天主教會在香港辦有學校、醫院和社會服務中心。基督教1841年傳入香港 ,現已有50多個宗派 、信徒28.5 萬人。它在香港也興辦學校、醫院和社會服務中心等機構。其他宗教還有:伊斯蘭教教徒約5萬人 ,其中半數以上是華人,印度教教徒約1.2萬人;還有少數錫克教和猶太教徒。

  【香港政府】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自1842年開始由英國統治,至1997年,中國政府按照“一國兩制”的原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根據《基本法》規定,香港目前的政治制度將會維持五十年不變,以公正的法治精神和獨立的司法機構維持香港市民的權利和自由。

  【經濟概況】

  香港的經濟素以自由貿易、低稅率和最少政府干預見稱。香港在全球貿易經濟體系中排行10,最主要的貿易夥伴是中國內地。香港的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與內地和亞太區其他地方的聯繫尤其密切。

  【語文】

  香港的法定語文是中文和英文。在政府部門以及法律界、專業人士和商界之中,英文是廣泛採用的語文。在許多於香港營商或到內地和台灣經商的企業中,精通英語、廣東話和普通話的三語人才都擔任重要職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