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環評淪既得利益集團利器
http://www.CRNTT.com   2022-08-27 16:22:07


  中評社北京8月27日電/據大公報報道,既得利益集團屢次利用“環評”手段,圖謀扼殺或拖延民生工程的事屢見不鮮。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動工,但一個月後,有東湧居民提出司法覆核,稱大橋環評報告不符合要求,有關官司令工程延誤至少9個月,大橋香港段造價最終額外上升89億元,浪費大量公帑。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建造工程時間表,亦受司法覆核事件影響差不多一年。骨牌效應下,沙中綫的環評程序比原訂時間遲了約8個月。另外,中環灣仔繞道工程於1983年已有規劃概念,但有環保團體於2003年提出司法覆核挑戰工程,稱工程違反《修訂保護海港條例》,最後中環灣仔繞道由構思至落成歷時35年。翻查美、日、德的環評條例及相關制度,均沒有設置監督環評的機構或官方直屬組織,其中最具環保意識的德國,其環評程序不影響用地發展決定,美國的《國家環境政策法》要求“程序上的正當”,不要求環評必須對環境達到某具體程度的益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