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種下誠信才有收獲
http://www.CRNTT.com   2022-04-18 15:07:13


  中評社北京4月18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移動互聯網時代,“種草”成為營銷手段。各路明星、“網紅”化身為美食主播、探店達人,在短視頻等社交平台上演繹著一場場美麗的邂逅。他們用親身體驗,將某一產品的優點放大,影響消費者決策,激發消費者購買欲,進而產生消費行為。透過“種草”產生的是與非,折射出當前多元的消費生態。

  “種草經濟”既具有傳統網絡時代吸粉賺流量的特質,也是自媒體時代的新興業態。在這個熱鬧的消費世界裡,落英繽紛,雜草叢生,“圖不對版”是常態。“小紅書的網圖濾鏡有多強”曾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所謂“少女心沙灘”實為散布碎石子的“磚紅色裸地”;看似風景美如畫的露營營地,不到現場不知道下雨後帳篷進水有多深。不少“種草”筆記與實際情況不僅相差甚遠,甚至毫無關係。

  “種草”雖美,消費當謹慎。美妝、護膚、小家電等“種草筆記”是常見的消費者大呼上當的重災區,一不小心就交了智商稅。精明的消費者大多進行“反向”搜索,不受“種草”影響,從避坑貼、吐槽貼中發現產品瑕疵的蛛絲馬跡,作出合理消費選擇。於是,平台又湧現出不少“排雷”“除草”“拔草”的分享貼,標題常冠之以“這些雷品千萬別買”“又貴又難用”“避雷防坑指南”等。不難發現,有的“拔草筆記”淪為營銷套路,以看似公正客觀的“紅黑榜”吸引消費者,實現自身流量變現。

  其實,不管是“種草”還是“拔草”,初心都是為了幫助消費者在眾多商品中作出更合理的消費選擇,背後體現的是一種消費評價機制。網絡經濟進化到“種草經濟”,正是傳統的口耳相傳的好差評在自媒體時代新構建起的評價機制。這種評價機制與營銷捆綁在一起,如果喪失了誠信二字,就是誇大其詞、因噎廢食,甚至涉嫌虛假宣傳。倘長此以往,恐怕要日漸荒涼——消費公平透明無從談起,消費者難以從中得到真實建議和實惠。

  褪去“濾鏡”見真實,種下誠信才有收獲。為了更好地深入地挖掘消費潛力,“種草經濟”必須走好合規經營之路,用專業和誠信贏得消費者信賴。針對“種草”“拔草”亂象,平台經營者當致力於構建乾淨清朗的網絡空間,掃盡門前雪;監管者與平台經營者要各司其職,促進“種草經濟”消費環境的健康發展,進而引導消費行為向更健康、合理、理智的方向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