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鄧希煒:23條立法無損學術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24-02-23 10:28:11


鄧希煒認為,香港發展成國際教育樞紐,將可帶來一些長遠的經濟效益。(來源:大公網)
  中評社香港2月23日電/據大公報報導,23條立法會否影響學術交流?鄧希煒向記者直言,他從專業領域的角度,看不到23條立法會有什麼影響。“因為我都是用數據去研究經濟發展,從公開的數據得出結論。”而在經濟、工商管理的領域,內地與香港的交流也越來越多,並沒有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他說,自己不是專家,但現在仍在咨詢期,希望咨詢期結束後,政府會進一步對立法進行解說。

  在學術交流的層面,鄧希煒指出香港也有不少發揮空間,可以幫助改善中美關係。在亞洲環球研究所,他們與美國的一些智庫合作,希望吸引更多歐美專家,甚至一些企業的代表來香港和國內看一看,讓他們知道這裡的情況其實沒有在美國聽到的那麼負面。

  香港仍是各地升學首選

  早前有聲音擔心建設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錢從何來”,認為增收外地學生未必能覆蓋成本。鄧希煒認為,不需要每件事都從經濟成本出發,應著眼長遠經濟效益。特區政府雖然補貼本科教育,但對於非本地生的學費,其實可以研究出一個令收支平衡的方案。而除了本科生,對於碩士和博士生,更不存在需要蝕本辦學的情況。

  鄧希煒指出,對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來說,香港還是升學的首選。“如果你一定要找一個美國的白人(才叫國際化),那今時今日是比較難的。”但他的MBA課堂上,有印度人、以色列人,也有來自中東、東南亞、日本、韓國的學生,絕對很國際化。

  全球經濟發展在亞洲

  談到學生選擇來港理由,鄧希煒認為,一是覺得商學院的學習經驗和能得到的人際網絡能幫助學生的事業發展;二是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中心在亞洲區,香港作為亞洲的中心,選擇香港也是理所當然的。他說,學生畢業後可能未必在香港工作,但因為香港的地理優勢,學生可以很容易地到內地、東南亞,甚至中東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