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評觀察: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對香港的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20-10-31 00:20:02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75周年座談會”日前在香港舉辦。
  中評社香港10月31日電(記者 沈而忱)“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75周年座談會”日前在香港舉辦,多位專家學者共論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對兩岸的歷史及現實意義。那麼,為何香港也要紀念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這對今日的香港有何意義?筆者認為,在香港大力宣傳抗戰史實、弘揚抗戰精神,能夠讓香港青年體會到國家和民族獨立的來之不易,能夠讓部分誤入迷途的青年放棄挾洋自重的幻想,在香港社會營造中華民族戮力同心的社會氛圍。而在香港紀念台灣光復,不僅是對香港在兩岸關係中獨特作用的一種肯定,亦是對勾連“台獨”的“港獨”分子的敲打。

  首先,抗日戰爭勝利是包括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在內,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浴血奮戰取得的勝利。可奇怪的是,抗戰歷史甚少在香港被提及。回歸前港英政府著重於英軍的“18天抵抗”,避免宣傳中國的抗戰歷史情有可原;回歸後,特區政府亦未跟上宣傳,有位港區人大代表就曾指出,香港的歷史博物館僅有百分之一的陳列面積展出抗戰內容,比不上一個民俗項目,海防博物館關於抗戰的展出內容亦十分不全面,只是片段的表達。由此可見,香港的抗戰歷史普及和教育不接地氣、流於形式,效果可想而知。

  在座談會上,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劉瀾昌指出,內地大力紀念抗爭勝利及台灣光復,宣傳愛國主義精神,塑造家國情懷。香港也應該加大力度弘揚中國歷史,為香港青少年提供精神養分。筆者認為,香港出現的許多亂象,固然受到反對派的煽風點火、部分媒體的扭曲事實、外部勢力指手畫腳等外因影響,但內因也十分重要,即香港社會對國家和國民身份的認同沒有牢固構建。因此,特區政府及愛國團體需要找到愛國主義教育的著力點,而抗日戰爭勝利便是一個抓手,如果能夠用對方式,相信能推動香港青年體會到國家和民族獨立的不易,增強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感。

  此外,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對於香港來說有另一層現實意義。近期兩件事引發了香港社會熱議,更扯下了西方國家的遮羞布,前有國泰業務重組拿港人開刀,後有四名亂港分子尋求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庇護被拒。筆者認為,港人需要好好思索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提出的“終極性問題”,誰人真心為香港?在“修例風波”中,香港暴力橫行、人心惶惶,國家果斷頒布《港區國安法》,維護了香港的營商環境和社會穩定;而隨著社會運動餘波及新冠疫情的影響,香港經濟陷入衰退,失業率逐漸走高,如何重啟發展引擎,關鍵在於融入國家大局。顯而易見,祖國才是香港堅強的後盾。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命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中國從此站起來了,人民亦不再備受欺凌。在香港成為中美博弈前沿的當下,加大宣傳抗日戰爭勝利,有利於讓誤入歧途的青年放棄挾洋自重的想法,有利於讓香港市民明白,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國家積弱,則人民要挨打,國家富強,則人民有尊嚴。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港人同樣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理應同心同德、共同奮鬥。

  另一方面,當前“港獨”“台獨”呈現合流趨勢,對港台關係和兩岸關係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筆者認為,在香港舉辦座談會紀念台灣光復75周年,彰顯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事實,不失為對“港獨”勢力的一種敲打;同時亦肯定了香港在兩岸關係中的獨特作用,希望香港在兩岸冰凍的環境中作為一個緩衝空間,繼續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探索新的實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