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評關注:如何加強港青對大灣區的認同感?
http://www.CRNTT.com   2020-08-25 00:13:40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三屆委員會全體會議17日在京開幕。(央視新聞截圖)
  中評社香港8月25日電(記者 沈而忱)全國青聯第十三屆委員會全會召開之際,1375名第十三屆全國青聯委員正式產生,其中港區委員101名,比例上所占的委員數目是各城市地區之最,凸顯中央對香港青年一代的重視與關懷。那麼如何加強香港青年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認同感?如何使得香港和內地青年交流交往、交心交融?多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港區全國青聯委員提出建議。

  青年民建聯主席施永泰表示,部分香港青年對內地仍有偏見,青年民建聯將繼續組織交流團、講座、實習計劃等活動,並著重於香港青年最關心的“學業、就業、創業及置業”方面,加強香港青年人對內地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認識,為香港青年人尋求出路,讓不同背景的跨階層青年皆能受惠。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創業創新的熱土,機會遍地,香港青年應當把握時機,裝備自己,將自身競爭力及優勢與祖國發展結合起來,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就是敢言”執行主席、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秘書長陳曉鋒認為,青年工作應往深層次做、往社區做、往學校做、往基層做。基層的年輕人無從接觸到祖國內地和大灣區的信息,在一些無良媒體和政客的渲染下,容易形成信息不對稱。因此,特區政府應該花力氣宣傳,根據不同青年群體的特點設計不同的安排,消除香港青年對內地的誤解,增強他們對內地的認識,逐步促進香港青年對大灣區的參與感、歸屬感、認同感。

  香港教聯會副主席穆家駿表示,香港青年對祖國產生歸屬感的首要條件是加深了解。目前不少內地交流計劃求量不求質,沒有引導學生反思和複盤,因此兩地的交流要“求質”,引導學生分享、討論和思考。另一方面,不少港媒“報憂不報喜”,只報道內地的負面消息,難免使得香港青年對內地產生偏見,如何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的資訊更全面、更深入地傳遞給青年,亦值得思考。

  執業律師譚雪欣表示,增加參與感是港澳青年融入大灣區的第一步,有了一定程度的參與,就能夠建立起歸屬感及認同感。她希望國家能夠更多地推出政策,令港澳青年人參與建設大灣區,建立他們的歸屬感及認同感。她亦建議特區政府為港澳在業青年提供資助,讓他們有機會北上大灣區在內地實習、交友、生活,為期不少於一年。這既能讓港澳學生深入了解內地的生活環境和工作規律,亦能給他們將來的事業發展帶來幫助。

  香港研究協會研究主任、內地港生蘇暢提到,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了“清華大學學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究協會”,期望可以為關注大灣區的校友搭建一個互相凝聚的平台,並以此作為聯繫紐帶和資源橋樑,進一步拓展兩地青年交流交往的渠道。他將發揮“內地港生”的橋梁作用,積極表達香港青年的建設性聲音,並推動港澳青年與內地青年的理解和交流。

  據了解,本屆港區委員超六成為新任委員,且委員的組成更多元化和年輕化,縮減了來自商界委員的比重近三成,增加更多來自不同界別的青年,相信能夠凝聚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的青年力量,為香港營造有利於青年成長的社會環境,為香港青年融入大灣區、共建大灣區創造社會條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