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政研所倡改革標書 深化港生內地教學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19-10-15 17:10:30


  中評社香港10月15日電/香港政策研究所發表報告指出,過去十年香港學生到內地交流人數增幅明顯,但同時發現教育局以價低者得招標,換來“罐頭式”旅行團運作,令學生欠深度交流,質素及成效與教師期望出現較大落差。團體促請教局改革標書,制度上列明要求以吸納熱心教師及承辦商,適時檢討內地交流成效,期望特首在施政報告作出回應。

  香港政策研究所在2018年11至12月期間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255間學校的教師,分析過去十年教育局在內地交流資助計劃的角色、成就以及面對的挑戰等。

  報告顯示,特區政府過去十年投放大量資源於內地交流,從2008/09學年的1200萬增加至2019/20學年預算之1.2億元,增幅為十倍,成功吸引共超過40萬人次參與,人數從2008/09學年的1萬人,上升到2017/18學年的7萬人。

  受訪教師亦認為透過參訪內地不同地方,學生對內地的視野得以擴闊,同時能夠給予學生最真實的感性體驗,如服務學習,學生可到農村觀察情況,了解中國發展史。

  價低者得換來罐頭式旅團

  政策研究所董事戴希立認為,內地交流資助計劃不僅能帶給香港學生最直觀和全面的內地生活體驗,且對他們的成長、升學、就業規劃具有重要作用。

  不過,報告指出交流團面對的挑戰,因為內地交流的招標政策以“價低者得”為主要原則,導致交流團質素下降,變相提供“罐頭式”旅行團,影響師生體驗。香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裁馮可強指出,做人的工作不能省,在標書上要求更具體一點,吸納真正了解當地文化的熱心教師及承辦商。另外,在執行層面上,研究發現內地交流正面對空缺率、同儕間的分享、交流學習的成效“三樽頸”,制定完善系統、廣納參與者回饋資訊迫在眉睫。

  面對現在複雜的香港形勢,馮可強強調內地交流計劃應該堅持做下去,先加強兩地了解,政府更應有改革與破格的思維,經常檢討資源是否有效投放,創造寬鬆的環境持續及深化與內地交流溝通,互相深入認識了解。

  馮可強表示,內地應更寬容,“不宜過分緊張”,要相信大多數香港人也是“和理非”、“愛國愛港”,他認為內地更包容,香港學生才會敢到內地交流。

  (來源:大公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