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些潛在的阻礙,東盟領導人心裡很清楚。13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出席美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和美國商會活動時警告,“印太經濟框架”必須具有包容性,並能為成員國帶來實際利益,才可能吸引更多的國家參與。同一天,在出席東盟領導人與美國國會領導人舉行的午餐會上,印尼總統佐科強調,地區合作必須將包容性合作置於優先地位,希望美國成為東盟包容性合作與互惠互利的戰略夥伴。
顯然,“包容”與“互利”是地區合作的底色。起步於東亞金融危機的東亞合作,從“10+1”,到“10+3”、“10+6”、“10+8”等,通過以東盟為中心的同心圓合作模式,兼顧對話夥伴相關關切,打造了東盟峰會、東亞峰會等合作平台,維護了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同時,該地區內中國與東盟率先進行自貿協定談判,並於2010年啟動中國—東盟自貿協定,2019年升級該自貿協定,2022年又積極推動自貿協定3.0版升級。在此背景下,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出現高速增長。即便是在新冠疫情期間,中國與東盟貿易仍然逆勢上揚。2022年前4個月,雙邊貿易額達到近2900億美元,同比增長9.4%,東盟繼續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這都是互利合作的結果,體現了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潛力與可持續性。
與此相反,“印太經濟框架”故意避開市場准入和稅收互惠等經濟合作的核心領域,以美國霸權為主導,突出美國自身的政治和安全利益,強拉硬拽東盟國家“入框”,其經濟合作紅利將大打折扣,恐怕推進難度會相當大。
在當地時間12日歡迎東盟領導人的晚宴上,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出資1.5億美元,協助東盟國家發展清潔能源、推動教育、加強海事安全和衛生防疫工作,其中6000萬美元用於海事安全相關項目。這一援助項目近一半用於安全項目,而對東盟國家關注的經濟合作項目的援助少得可憐,這顯示出雙方關注點不在同一個層面上,其合作恐將南轅北轍。
當然,中美都是亞太地區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擁有共同的朋友圈是完全正常的。但雙方分別與共同朋友圈互動時,需要從本地區實際出發,特別是要敬畏和尊重本地區合作共贏、包容互利的傳統底色,少一點零和,多一點包容;少一點互損,多一點互利。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大局,推動亞太自貿協定早日落地,共同造福本地區人民。(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