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企業以股抵債能否挽救中國經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15 23:06:18


  中評社香港3月15日電/用一種新的方式來處理中國企業的債務負擔,可能會暫時緩解銀行的壓力,但卻可能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多問題:讓深陷困境的公司用股票來支付逾期貸款。

  美國《紐約時報》3月11日載文《企業以股抵債能否挽救中國經濟?》,文章說,這種策略的早期跡象在本周四晚出現:一家負債累累的中國造船企業表示將向債權人發行股票,而不是償還21.7億美元的銀行貸款。

  如果中國企業廣泛采取這樣的做法來處理債務問題,銀行可以暫時使用至少具有一定的價值的股票來替換不良貸款,讓其資產負債表有些起色。不過,接受了高負債企業的股份之後,銀行可能就更加不願意關閉它們了。

  這可能意味著,中國的造船、鋼鐵、水泥等工業領域將陷入巨大的產能過剩中,在未來幾年裡拖累中國的經濟增長。

  這個最新策略有一定的好處。公司可以利用它來減輕債務負擔。采用這種做法,公司可能會提高自己的信用狀況,從銀行借到更多資金,繼續經營業務。

  這也會讓銀行的貸款業務顯得更加健康,因為逾期貸款金額將會減少。金融市場一直緊盯著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狀況。抑制這些貸款近期出現的擴大,已成為中國銀行高管的當務之急。

  雖然對於中國巨大的債務負擔問題,用股份償還貸款似乎是一個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案,但它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實際上,這仍然只會讓陷入困境的中國企業推遲作出裁員、停產等艱難的選擇,讓它們在基本業務已經不能賺錢,客戶需求已經消失的情況下繼續蹣跚而行。

  這些問題一直是中國經濟的症結所在,因為有很多國有企業和私人公司仍在為了維持運轉而進行債務展期。政府支持它們采用這種策略,以免出現大規模裁員,從而維護社會的穩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