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青年學者應成為中日民間交流的重要橋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22 16:44:08


 
  “交流的最大意義在於通過親身體驗促進相互理解。過去30年我到中國近200次,在故宮被古文明所震撼,就反思日本怎麼會跟這樣一個有燦爛文明的國家發生戰爭呢?”笹川日中友好基金運營委員長尾形武壽強調,一個國家是無法單獨存在於世界的,正如個人是無法離開社會而單獨存在的,通過交流,共同營造一個穩定有序的國際社會非常重要。“儘管日本領導者時不時在歷史問題上發表一些奇怪的言論,但如果因此停止所有交流互動,將更不利於中日關係發展。”尾形武壽說,“人是一代一代更替的,因此國家與國家間的交流是一項需要長期持續的事業,相互理解需要每一代人來不斷推進,相信大多數日本民眾都是這樣想的。”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則指出,民間一定要有獨立、理性的姿態,越是關係緊張的時候,越能顯示民間渠道溝通的價值。“從合作的第一個項目,我就強調,我們需要的不是一種情緒的發洩,更多的是要傳遞一種理性的聲音。”他說。

  歷史認識應跨越國境 青年一代應用信賴填平鴻溝

  “中日間的地理距離很近,常用‘一衣帶水’來形容,東京到北京的時間比北京到國內很多大城市的時間還短。但說到心理距離,就有很多差距甚至鴻溝。”中國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步平認為,縮短差距、填平鴻溝,是中日有識之士應該做的工作。

  日本遊客在北京南鑼鼓巷的一家食品店內了解老北京風味小吃和中國傳統烹飪文化。當日,日本3000人“日中觀光文化交流團”部分遊客到故宮、長城等北京旅遊景點參觀游覽。圖片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