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究責:布什失職還是官僚作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09-17 15:09:02  


  中評社香港9月17日電╱造成美國史上損失最為慘重的“卡特里娜”颶風已經過去兩周了,但是風災“亂象”凸顯出政府救災準備不足和救援遲緩所引起的政治風暴卻愈演愈烈,美國政府上至白宮,下至地方首長都被世人拿著放大鏡審視,高居總統之位的布什尤其因為反應太慢而被媒體叮得滿頭包,布什一手扶持而上的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局長麥克.布朗也因為救災不力而成為眾矢之的,於9月12日遞出辭呈。布朗的“鞠躬下臺”是否能解除布什連任以來的最大政治危機,還是未知數。 

  因為未能在“卡特里娜”登陸的頭幾天親赴災區而倍受責難的布什總統,面對民調顯示的超低支援率,在過去的10天內,勤跑災區,希望能力挽頹勢。但美國康奈爾大學組織行為教授山謬爾.巴卡拉克(Samuel Bacharach)接受《華盛頓觀察》週刊報道時指出,“布什誤算了他想從這場政治風暴中脫身所需要的政治籌碼。” 

  布什應對巨大災害的危機處理也被拿來與克林頓相提並論。“如果是克林頓來作總統的話,情形會比較好嗎?”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邁克爾•歐漢倫(Michael O’Hanlon)問道,“單靠克林頓的個人魅力或許會使情形好些,但組織的準備上不但不會好到哪里去,恐怕還要稍差一些。” 不過歐漢倫也承認,自9•11以來,部分組織能力上的些微增強也被轉移至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了,所以總得來說,不論是布什還是克林頓,只怕都沒有體制上的充足準備來應付“卡特里娜”這樣的巨大天然災害。 

  歐漢倫的同僚、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里查•福肯瑞斯(Richard Falkenrath)也附和了歐漢倫的說法:“根據我的判斷,FEMA的救援能力在克林頓時期可能同今日布什政府時期無異。但是,克林頓與他的FEMA局長可不用應付象‘卡特里娜‘颶風這樣等級的災難。” 

  曾經在2003到04年擔任布什國土安全顧問的福肯瑞斯認為,今日造成墨西哥灣沿岸災情慘重的一個主因是,美國政府沒有遭遇過像“卡特�娜”颶風襲擊這樣嚴重的災難,導致聯邦、州以及地方政府的準備和反應機制完全被擊敗。 

  “學到9•11的教訓後,美國政府在小規模恐怖襲擊的危機處理上,的確有進步,但是卻不曾考慮到像是‘卡特�娜’風災這樣牽連廣泛的大災害。” 福肯瑞斯解釋道。他說,即便如9•11恐怖襲擊事件,也是世貿大樓一個受災地點,相對而言是比較容易管理的災區。 

  福肯瑞斯還強調,9•11事件後,美國政府經過反復檢討,開始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防範于未然”的能力提升,但卻忽視了“結果管理”的重要性,以至於緊急應變能力不足。 

  但福肯瑞斯也承認,聯邦救災機制在此事中並非毫無責任:“當州政府和地方單位被突然而龐大的救災重擔壓得超出負荷時,救援工作可說是陷入停滯狀態,而聯邦政府並沒有事先預測到這種可能,隨時準備介入接手,導致救援體系完全癱瘓,這是聯邦政府的失誤。” 

  福肯瑞斯指出了美國中央、州到地方各自分立又互相合作的救災體系的一大弱點,那就是由於沒有單一的指揮權威單位,使得一個階層出現問題,其他階層也連帶受到影響。而在此情形下,美國總統因受到法律掣肘,無法適時介入解決問題。 

  “據我所知,美國總統依照三種法令可以下令民眾撤離而不需要州長的同意:一是叛亂法,二是公共衛生法――也就是當有傳染病爆發時引用,三是化學安全法――即遭遇化學恐怖攻擊時引用。”福肯瑞斯說,“也就是說,這些許可權其實是有很多限制的。” 

  歐漢倫也建議集中指揮管理許可權于單一階層,而這單一出口應該是由FEMA、國土安全部,或直接由白宮負責。“畢竟,撤離命令雖然是由州和地方來執行,但考慮到半數的國民警衛隊還在伊拉克戰場上,我們實在不能期望他們能夠達成救援任務。”歐漢倫直言到。他表示白宮既然是唯一有許可權調動這些警衛隊、指派他們擔負國土防衛任務的機構,指派他們救災的許可權就應該由白宮來掌管。 

  巴卡拉克則從組織領導人的格局出發,對《華盛頓觀察》週刊表示道:“討論的重點不應該在聯邦和地方的責任為何,而是身為領導人的總統必須要出面協調這些責任歸屬,指派適任人選貫徹重建計畫。不這麼做,墨西哥灣沿岸災區的復原之路將很漫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