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履生給20年後自己的信:文物受尊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22 08:37:45  


  中評社香港2月22日電/我們開出了這個有趣的“考題”,邀請8位名人做一次精神穿越。“考生”的年齡由40後至80後,他們中有筆耕不輟刻錄這個大時代的作家、畫家,有為賡續中華文化奔走相告的守望者,也有步履匆匆不知疲倦的文化使者。他們手中的筆、腳下的路,無一例外指向未來的中國。 

  從“故鄉裡的中國”、“行走中的中國”到“信箋上的中國”,癸巳蛇年,我們奉上三個專版的特別策劃,展露了近半個世紀中國歷史的個人書寫,為這個大時代留存下文化人的思與行。感謝你們的持續關注與支持!  

  ——人民日報編者

  陳履生:文物受尊重

  履生:

  你好!我想你現在一定很忙。二十年前,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一百周年,我們已經忙過。那時候,胡錦濤同志發來了賀電。黨的十八大召開後,習近平總書記和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史無前例地提升了國家博物館以及文化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從而有了你們今天建設文化強國初具面貌的基礎。

  看看,建築還是二十年前的樣子,可是,參觀的觀眾比二十年前更多了。而且,博物館中的文明氛圍與二十年前也不可同日而語。沒有人躺在椅子上睡覺,也沒有人大聲喧嘩。我曾經憂心和糾結的護欄少了許多,文物和人一樣有了尊嚴。二十年前護欄繁密,雖然保護了文物,卻讓觀眾產生一種隔閡感,看看現在多好,公眾的素養早已不需要護欄來維護。二十年來公眾素養的提高是中國最大的進步,是中國走向強國的最重要的標誌之一。

  你那時候,應該有年輕人在博物館舉辦婚禮了吧。當年輕人在這裡播下愛情的種子,相信他們會把自己下一代人生中的每一個歷程都和博物館建立聯繫。當然,看到今天的小學生像二十年前的美國或西方發達國家一樣能夠在博物館上課,更是無比欣慰。

  在博物館的展覽中,二十年後的更加豐富是因為博物館的價值觀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尊重。博物館如果不能為社會發展服務,那就不可能得到社會的尊重。所以,我真的期待二十年之後的美好和如願。

  履生 2013.1.20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