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饒宗頤:21世紀 中國文藝復興時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4 09:44:38  


 
  在此期間,饒宗頤的研究視角得以進一步拓寬,亦有更多的機會與世界各地的學者開展交流。前往日本考證甲骨文,赴印度研究梵文,遠渡重洋去法國研究敦煌學……每到一處,饒宗頤都致力於開拓學術研究的新天地。

  1956年,饒宗頤發表了《敦煌本老子想爾注校箋》,將藏於倫敦的這部反映早期天師道思想的典籍全文錄出,兼作箋證,闡明原始道教思想的源頭活水,引發了歐洲人對於道教研究的熱潮。法國巴黎大學的中國宗教學權威康德謨教授認識到了這本書的重要,將此書定為教材。“東學西漸”的歷程中,饒宗頤開風氣之先。

  1962年,饒宗頤獲得被譽為西方漢學諾貝爾獎的法國儒蓮漢學獎。1993年,中學輟學的他獲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榮譽人文科學博士學位,這是建院125年來索邦高等研究院首次將此榮譽授予華人。

  “香港為饒先生的學術研究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中山大學教授曾憲通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饒宗頤無疑是幸運的,安定而寬鬆的環境,使他的學術研究達到了新的高度。

  香港成就了饒宗頤,在這裡,他逐漸成為一名“百科全書式”學者,蜚聲國際。而同時期的國內許多學者,有些被迫離開了熟悉的工作崗位,有些則正在“五七幹校”中勞作。饒宗頤也成就了香港,有學者說:“香港有了饒宗頤,就不能說是文化沙漠。”

  對話

  記者:為什麼在香港的30年間,您取得的學術研究成就最高?

  饒宗頤:1949年前,因為戰亂,社會環境不穩定,我曾顛沛流離,很艱苦。所以,做學術研究,有個安定的環境很重要。新中國成立後,香港與歷史上建安時代的“荊州”相似,都為學術發展創造了相對安寧的條件,香港是個避風港,有這麼幾年的安定,很重要。

  而且香港是個開放而自由的港口城市,對學術研究者非常包容,當年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林仰山,不拘一格邀請我赴港大任教,港大給了我一份薪水,讓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的研究平台變得非常開闊,我有很多機會與各地學者交流,還可以到世界各地考察學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