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5日電/2012年年底北京迎來了近幾十年來同期最冷的寒流,然而在凜冽的寒風中,北京的影院門前卻伫立著一隊隊等待購票的觀眾。如此盛況遠不止出現在北京,在廣州有人感嘆電影票像春運的火車票一樣緊俏。這都是因了賀歲片《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簡稱《泰囧》)。從12月12日第一天上映開始,《泰囧》便不斷改寫中國電影市場的歷史紀錄,上映第一周奪得首周的單日票房冠軍、周末華語片冠軍,全周收獲3.1億元,刷新國產片單周票房紀錄,觀眾數達1175萬,超過《泰坦尼克號3D》首周的1050萬,創下單周觀眾總數新高。第二周又以3.744億刷新自己剛創下的紀錄,同時超過《變形金剛3》的3.62億,成為次周最高票房紀錄的保持者。截至2013年1月1日,《泰囧》累計票房已突破10億,創造出有史以來華語電影的單片最高票房,而《泰囧》仍在熱映中,書寫新紀錄的奇跡還在繼續。
一部製作資金近3000萬的《泰囧》,竟創造如此的票房神話,讓人驚嘆,發人深思。
誠然,《泰囧》值得總結的經驗很多,但首先得益於創作者認真的藝術態度。該片導演徐崢在主演《人在囧途》獲得不俗市場反響的基礎上續寫“囧”篇,第一次執掌導筒首先想到的就是“不惡搞、不山寨,回歸一部真正屬於中國老百姓的喜劇的真實面貌”。他認為中國電影不缺好的喜劇演員,缺的是“能真正讓人發笑卻又不傻笑的劇本”。為此,他和編劇用了近一年的時間編織不乏現實意義、劇情扎實的故事,推敲符合人物身份、富於喜感的台詞。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一個研發出高科技產品“油霸”的“精英”與一個做葱花餅的“草根”,一個為了自己發財,一個為了替母親還願,被迫結伴而行,二者在一路的糾葛中相互改變,啟迪心靈、升華情感。二人身份地位和人生追求的巨大差異,加之爭奪“油霸”的第三者的推波助瀾,其間自然笑料不斷,但人們在笑過之後,從中體味到一種觸動心靈的東西。這正是我們一直渴求卻在物欲橫流,忙於奔波的現實中遺忘了的那份情愫。這是有意味的喜劇,是我們在《李雙雙》、《瞧這一家子》中,體會過的那種既有時代氣息亦有生活意趣的喜劇。它平實,沒有蹊蹺的巧合,沒有超現實的奇遇,也沒有豬八戒踩西瓜皮、“傻根兒”在飛機上嚷嚷要開窗的“搞笑”,但它讓人發笑,讓人在會心的笑聲中得到愉悅。
誠如徐崢所說,《泰囧》就是一部規規矩矩的喜劇,它並不完美。不可否認,該片確實存在著思想內涵開掘不深,表現手法創新不夠,敘事邏輯、劇情細節經不起推敲等諸多的不足。但有一個事實,卻是不可忽視的——2012年年底,如果沒有《泰囧》在中國電影市場上一路書寫的新紀錄,中國電影不會引發媒體的一再驚嘆和社會各階層如此熱烈的關注;業內人士回顧這一年的產業狀況時,談得更多的恐怕是“危機”,是如何在進口大片配額增加、群狼環伺,市場份額嚴重傾斜的局面下,重振國產電影的市場號召力。專業人士也許還在見仁見智地認真探討,重振聲威是否真離不開大片,中國電影究竟要不要類型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