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我們其實是“羊的傳人”? 教授籲放棄龍圖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27 09:47:34  


 
  “東西方文化有相通之處,蠻有趣的。”
 
  黃楊對“羊”的關注源於就讀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期間。他在學習美學時對“羊大為美”帶來的一連串發現產生了興趣,以至於1983年提交的畢業論文就是《論美的起源》。
 
  那以後,他只要看書查資料發現“羊”的相關信息就收集起來,“為此做了20多年研究、收集了20多年的資料,夠寫一本20萬字的書了”。
 
  黃楊曾為黨校學員開過《中華民族的歷史發軔——中國古代羊文化》的專題講座,聽眾反映“比較新奇”。一些有歷史、考古等教育背景的學員也提出,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
 
  2006年,一篇採訪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吳友富談重構中國國家品牌形象的報道,經媒體轉發解讀,被認為將放棄“龍”作為中國形象代表,轉而塑造新的形象標誌,一時間引發熱議,其中不乏反對之聲。
 
  而國人崇拜龍的一個最新例證是在2012年爭生“龍寶寶”,北京、上海、濟南等多地傳出產床、月嫂緊缺的信息。與之對比鮮明的是,羊年忌生子的說法竟致2009年吉林、上海等省市的高考報名人數明顯減少。
 
  黃楊說:“龍到底是什麼,說法不一,難以確定。而羊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從歷史上也是可考的。羊文化隱含在我們的漢文字中,隱匿於中國歷史的潛流之中,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代表了我們文化的本質特征。”
 
  他認為,真正能夠代表“黃河文明”禮儀之邦及其祥和特質的吉祥物不是表征帝王、皇權、在一些人看來面目猙獰和張牙舞爪的“龍”,而是作為道德象徵、形象更和藹可親的“羊”。
 
  (文章來源: 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