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人物
父子上陣參與角逐
在參與此次遴選的93位老北京中,有一對父子67歲的張慧中和他36歲的兒子張弛。張慧中老人是地道的老北京,他家已有4代人在北京居住。在宣武門外出生長大的張老先生對老北京城有著特殊的情感,從兒子那兒聽說了老北京方言發音人選拔的消息後報了名。“整理老話兒很有歷史價值,否則很多東西都丟失了。”
在昨天的遴選現場,說起老北京方言,張老先生仿佛打開了話匣子:“我小時候最愛逛天橋,聽完說書看完戲喝兩碗豆汁兒,來點灌腸兒,特高興。”
兒子張弛是西城區青年湖小學的一位數學老師,他直言自己的北京話比父親差遠了。張弛說工作中最常用的是普通話,在生活中也幾乎很少能用到北京方言。但從小在父輩的耳濡目染中,張弛還是接觸了不少北京方言:“比如老輩兒說孩子賴床,會說"老爺兒曬屁股了",這裡"老爺兒"就是指太陽。”張弛還舉出父母在家常用的一些方言,如“來客人了”,叫“來qie(三聲)了”等。
張弛坦言,現在一開口下意識就會說普通話。他覺得這次活動很有意義,在他看來,方言、口語都是歷史文化遺產,應該得到保留。
專家感慨
正宗京腔兒並不好找
“找到符合要求的北京話發言發音人並不容易。”談到方言發音人遴選標準,面試組專家、北京語言大學張世方教授表示,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已成長為國際化大都市。30年間,人口流動遷徙頻繁,語言交互影響明顯。
為了尋找到正宗老北京方言,此次遴選制定了較為嚴苛的標準。以城區老年方言發音人為例,除要求滿足1941至1950年出生、北京城區出生成長,小學或中學文化程度、未在外地生活兩年以上,父母和配偶必須為城區人、說城區北京話等基本條件外,為確保攝錄質量,發音人還須聲音洪亮清晰、無其他口腔疾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