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追憶著名散文家黃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3 10:40:51  


黃裳:著名散文家、記者、文史專家、收藏家。1919年出生,山東益都人。先後就讀於天津南開中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1943年開始征調到昆明、印度等地擔任美軍譯員,抗戰勝利後任《文匯報》駐重慶和南京特派記者。50年代後主要在《文匯報》擔任記者、編輯、研究員。現居住上海,主要從事寫作。散文集《過去的足跡》1989年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
  中評社香港10月3日電/不久前,作家葉兆言聽聞黃裳過世的消息,發表言論說:“一度流行的文化大散文,黃裳先生功不可沒,他的文章是真的有文化,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庾信文章老更成,他一大把年紀,依然筆健,氣勢如雲,太讓人羨慕。”
 
  黃裳先生獨樹一幟的文化散文堪稱當代文壇一絕,其文學與美學意義已有定論。雜文家邵燕祥稱道黃裳散文視域既雄放闊大又注重歷史細節,深情冷眼,文簡質腴,絕無長期以來充斥文壇的“文藝腔”,構建了一個極具魅力、巍然可觀的“散文王國”。
 
  這個“王國”的建立,與黃裳記者、作家、學者多重身份的經歷與眼光分不開。六卷本《黃裳文集》的編者劉緒源的講述,還原了一位可愛而可貴的讀書人。
 
  “說話不多,看書真多”
 
  劉緒源說:“黃裳的最大特點,我以為有兩條,一是說話少,二是看書多。許多跟他很熟悉的編輯記者都怕單獨去見他,因為萬一找不到話就不知道怎麼辦好。有時兩個老朋友坐著,可以幾個小時不說一句話,唯一能做的事,可能就是相對抽煙。但要是問得得法,談得投機,他還是會忍不住說上一通的。他要麼不說,一說,就一定有內容,是自己所思所想的,寫出來往往就是一篇好文章。”
 
  “他的文章好,關鍵是有書卷氣,而這跟他一生手不釋卷是大有關係的。黃裳看書真多,每次去他家,總是在看書,桌上,沙發上,茶幾上,都攤著幾本看了一半的書。過去他當編輯,每天中午要上書店,自稱是‘書店巡閱使’。後來年紀大了,他也一直要買書。我就替他買過許多書,書的種類非常雜,品位很高。”
 
  “表面木訥,內心靈敏”
 
  不過,可不要以為黃裳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劉緒源說:“他表面木訥,內心反應極靈敏,非常關心政治時勢,心態很年輕。85歲高齡時,黃裳還在文章裡寫:‘一直不記得自己的年紀,亦未嘗以老人自居。近仍不時動筆。說些怪話,以之自娛。婆娑度日,不敢言老。仍不失少年淩厲之氣,可以告慰於知人。’90歲後,他還不忘半夜看世界杯。”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