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包容是好萊塢的成功秘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8 09:53:20  


  中評社北京8月28日電/《解放日報》報道,電影節早已謝幕。不管你怎麼看它,電影節的力量是有限的——幾乎所有高揚 “藝術與多元”旗幟的A類電影節,骨子裡都有反好萊塢的情結;只是忌憚於好萊塢的勢力,如何擺正與它的關係,便上升為此類電影節的生存之道。因而並不擁有A類電影節的美國,事實上卻成了所有A類電影節無法回避的在場者。而如何安排這個在場者,每個電影節都有各自的考量。其中的奧妙,堪稱學問。

  尋求和認識好萊塢的秘笈,一直是國際電影節並不避諱且津津樂道的話題,在所有A類電影節中這算得上是一道獨特的景觀。因為選擇讓這個在場者隱身是一種普遍的做法,而上海國際電影節卻予以高調宣示,也許這是出於差異化的考量。從電影節的定位而言,年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更多地擔起了中國電影的整體思考,積極助推電影的產業發展,對它來說可能更為現實和迫切,甚至責無旁貸。也就是說,在自上而下確認了中國電影的主要生產方向是在商業片,那麼如何師法好萊塢,如何仿制美國大片,就理所當然地屢屢成為電影節內外的焦點熱議。只是本該作為主角的參賽片卻淪為了陪襯,它們在電影節上的表現少人問津,以後的命運更乏人關心。這多少讓一場國際級的競賽變成了一個行業高峰論壇。中國人向來信奉“他山之石”,既然認准了好萊塢之路,那麼借電影節的藝術平台,凝聚八方智慧,行探究商業片之實,也就無可厚非了。

  好萊塢的秘笈究竟在哪兒?我們曾經一度認為是故事。後來發現好萊塢也有太多濫俗的故事。跟著又認為,也許故事濫不濫不是關鍵,怎麼說故事才是關鍵。於是,類型策略成了台面上的中心議題,似乎中國商業片的原罪都在於我們只有志怪和苦情的傳統,缺乏類型的系統訓練。可是再後來,發現類型策略並不可靠,連好萊塢都在不斷地予以顛覆。於是又把目光投向了後期特效,覺得好萊塢的大多數故事其實並不咋地,關鍵還是人家有了化腐朽為神奇的電腦虛擬技術,製造銀幕奇觀才是王道。偏偏觀眾不買賬,一輪“技術流”換來的是一輪指其粗糙胡說的板磚。花出去不少的真金白銀後,我們才又明白還有一道叫“前期特效”的製作流程,沒有它打底,後期特效不光費工費時,而且做出來的活兒欠缺質感,容易顯假。本屆電影節期間,一家七十多年歷史的好萊塢前期特效公司牽手上海的電影器材公司,無疑會令中國電影的製作工藝上一格台階。我們由此或會進入一個“全真類型”時代,再沒有不敢觸碰的類型,也用不著掛羊頭賣狗肉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