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7日電/《河南日報》報道,“清早起來什麼鏡子照,梳一個油頭什麼花兒香,臉上擦的是什麼花兒粉,口點的胭脂是什麼花兒紅……”流行歌曲的節奏和傳統的京劇韵白,從被譽為“京韵歌後”的儲蘭蘭口中唱出,顯得如此和諧動聽。8月10日,儲蘭蘭做客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大河網,與諸位網友暢談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對於自己在京劇領域所進行的改革與探索,她說,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把京劇這門國粹藝術發展傳承下去。
儲蘭蘭自幼學習京劇,主攻青衣,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君秋的大弟子蔡英蓮為師,博采眾家之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演唱風格。然而,從2007年開始,儲蘭蘭卻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新京劇”的研究和創作上來,成為“80後”新京劇的倡導者和推行者。她說,現在進戲院看戲的大都是白發蒼蒼的老戲迷,如果這批人不在了,那京劇的市場在哪裡?因此,如何爭取對京劇幾乎一竅不通的年輕人的喜愛和關注,是京劇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用儲蘭蘭的話說,“新京劇”打破了曲高和寡的京劇唱腔,詞曲更貼近大眾的心靈與感情。它把京劇與流行樂融合在一起,用通俗的歌詞和易學的唱腔拉近了京劇與年輕人之間的距離,吸引年輕人關注京劇、了解京劇、愛上京劇。這種改革與探索讓她飽受爭議,但儲蘭蘭坦然接受。她說,任何改革和創新都會引來不同意見,這是好事,說明有人關注你,更說明有人在關注京劇這項事業。“其實,‘新京劇’並沒有改變京劇的內涵,改變的只是節奏、唱腔,為的是更符合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審美,從而讓京劇‘好學、好唱、好聽’。只有這樣,所謂的京劇‘門外漢’才會被吸引到京劇這個圈子中來。”
有不少人擔心,將流行音樂與京劇融合起來會消除古典文化的厚重感。對此儲蘭蘭表示,古典文化是可以成為流行文化的一個元素存在的。她說:“你看很多外國人喜歡把印有漢字的衣服穿在外面,原因就是漢字很神秘,有很深的文化厚重感,這個例子說明流行也可以很有文化韵味兒。這正是我希望達到的一種藝術效果,我推廣的‘新京劇’其實非常重視文化的厚重感。我始終認為,好的藝術作品應當雅俗共賞,不但專家學者稱讚,普通群眾也要追捧叫好。”
作為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藝術團副團長和首都大學生京劇團業務團長,儲蘭蘭在年輕人當中做了大量推廣京劇藝術的工作。她說:“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正是年輕人應該做的。不光是我,老一輩藝術家也都是在繼承和創新中成就自己的。當年梅蘭芳先生正是在繼承最傳統的老戲的基礎上,對很多京劇元素進行了改良,才讓京劇再次輝煌起來。因此,在不改變京劇本色的情況下為它注入新的元素,由此吸引更多年輕人,在今天尤顯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