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文藝評論者能否不講假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4 11:11:22  


  中評社香港6月24日電/《新民晚報》報道,“不做假賬”,這是朱熔基總理在上海會計學院落成時的題詞,如今已成為許多財會人員的座右銘。由假賬聯想到現在文藝評論的假話成風,是否也應該給所有從事或有志於文藝評論的作者題一個詞,叫作:“不講假話”?

  一部文藝作品出爐後,只有接受了大眾的觀賞與評判,才算成為一個完整、有生命的作品。所有的文藝創作,都是由創作者與觀眾、讀者共同組成的。沒有哪部作品的作者只想關起門來,把作品留給自己偷著樂。除非有特殊原因。評者面對一部作品,無論是讚揚還是批評,只要是在說真話,便是完成了一個真實的創作過程。而如果是違心說假話,顛倒黑白,作品的創作立刻被異化、中止。任何文藝作品在講假話的評論者那裡,不僅難言完整,收獲的也只能是失敗,或者是悲劇。

  從歷史的長河看,迫於種種壓力,佳作也可能被虛假地評為劣品,劣品也會被評論家阿諛奉承假意評為精品。但一旦到了能講真話的時候,再來重新評論一番,金子終會閃光,廢品也終會露出原形。現代文藝史的一段特殊時期中,評論者很難講真話。因為“創作者”不需要你講真話,只要你講好話,哪怕是假的好話也無妨。著名戲劇家曹禺被逼得常念“三好經”:編得好、導得好、演得好。但良心讓他痛苦,於是三緘其口,看戲前長嘆:不好說、說不好、不說好!評者不敢說真話的年代,難以產生真正的優秀作品。

  現在文藝政策寬鬆了,講真話不再挨棒子,可為什麼講真話的評論者卻越來越少了呢?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利益驅動。某作者要拿這個作品去評獎、升官、當教授,便塞給評論家們一個個厚厚的紅包,評者便全揀好聽的講,這叫“紅包評論”。有句打油詩道:沒有紅包,面對佳作不講真話;有了紅包,面對次品亂說假話。某部門要靠這個作品獲得政績,得到獎賞,請評者造勢。這時就是沒有紅包,也得溢美一番。如果這部作品的出品方是上級領導機構,大家就互相提醒,評論千萬要小心,禍從口出,真言逆耳,被穿“小鞋”,斷了前程。其實,很多作者包括領導是要聽真話的。要聽真話也容易,文壇常言道:當面說的真話少,背後說的真話多,讀者的口碑句句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