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饒了舌尖上的中囯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17 09:24:48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解放日報》報道,無可否認,一部熱播的美食紀錄片成就了一個新的流行詞。於是,網上網下,新老媒體,目之所及,各路“舌尖”汹湧澎湃,此起彼伏。看多了,是不是覺得“挺煩”?“舌尖”雖好,濫用無益。

  觀點碰撞

  美食固然令人心動,可非要讓受眾把舌頭伸向那些根本不能吃的東西,估計只會眾叛親離。

  不可否認,《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的片名十分巧妙。用味覺來體驗國家這樣的命名方式大膽而新奇,道行遠遠高於《美食探秘》這種難以引人側目的老生常談。然而,這項創新之舉的美感正因簡單的複制、利用而破壞殆盡。

  如果只是簡單地用“美食”、“甜點”或是其他地名來替換“中國”,觀者還是能夠較為容易地理解其背後表達的含義。改編者的動機一目了然,即在向這部紅得發紫的紀錄片致敬的同時,也能借其美名,讓自己的作品也吸引一點眼球。可當諸如《舌尖上的樓市》、《舌尖上的A股》這種令人匪夷所思的標題出現在報章新聞裡的時候,除了生搬硬套以外,著實難以讓人產生移情的好感。美食固然令人心動,可非要讓受眾把舌頭伸向那些根本不能吃的東西,估計只會眾叛親離。

  從廣受追捧到乏人問津,這種流行詞盛極而衰的例子不勝枚舉,“甄體”也算其一。用繁複瑰麗的語言文字來說一些無聊平淡的日常會話,再接上一句“說人話”,這種反差常常能夠帶來爆笑的效果。可當廣播裡頻頻響起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亦古亦今的對話時,由於欠缺考慮而製作的廣告創意,不禁讓人感嘆牽強附會、新意凋零。

  “舌尖”現象源於對中華美食的熱捧與文字精妙的運用,而簡單的挪用只會出現水土不服。這樣積極正面的例子固然值得學習,但嘩眾取寵必然無法滿足受眾的挑剔口味。只有因地制宜,發揮真正的創新精神,創作出適合自己作品的標題與立意,才能用真心實意贏得大家的青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