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首都換書集市 換書換理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9 17:35:38  


  作者﹕ 廖科莎  廣西南寧  學生 

  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由首都圖書館聯盟主辦的“北京換書大集”於4月6日正式啟動。市民參與活動的方式很簡單:首先將閑置圖書遞交到首圖或23家區縣圖書館並換取相應的書刊交換券,緊接著可在在4月21日參與在首圖舉辦的“北京換書大集”。以交換券可換取多家出版社提供免費新書,或多位文化名人持簽名圖書,以及近年的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等。筆者有幸通過間接方式參與該活動,在於主辦方互動的過程中,感觸良多。

  閑置交換其實並非“新寵兒”,美國早在幾十年前就形成了“閑置交換,物盡其用”的傳統。例如美國各地區定期進行的“花園市場”、“汽車市場”和“換物跳蚤市場”就是典型案例。不論及經濟頭腦和環保意識,西方人似乎更勝一籌。追根溯源,國民對對資源的普遍尊重制勝的核心要素。當然,美國並非國狹物稀,而豐富的物產滋養下,衍生出的節約情懷確實值得欽佩。

  相比之下,我國國民在觀念上的落後顯而易見。但與其說我國國民輸在了道德上,不如說輸在了渠道上,簡言之,就是物不盡其用。運用經濟學角度進行分析,就是資源分配不合理,商品的機會成本遠大於現有價值。閑置品與實用品之間,缺的只是連接紐帶。如大學周邊聚集舊書商店,就是一個典型例證。書集活動可視為一個成功的渠道建立活動,為閑置物資再分配開拓新模式。以圖書館作為集散中心,充分運用其與讀者和出版社的緊密關係,打通讀者與讀者之間,讀者與出版社之間障礙,最終達到書盡其用的目的。

  節約型社會提出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為何成效甚微?這與國民意識尚未覺醒,國民觀念依舊陳腐相關。倘若政策永遠是對策的對立,那麼封堵補漏的習氣會蔓延全社會。環保或經濟理念的植入非一朝一夕,節約型社會不僅僅是國有企業的責任,是政府建設的方向,更應該是國民生活的理念。當然,理念的引導堅實的前力推動,在觀念形成的過程中,還需要來自各方面的支持。這次書集的成功,不僅能作為範式,更是居民生活理念轉變的體現。從狹隘的家庭式生活方式向社區式生活方式轉變,以共享的心態創造更具效率的生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