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歷程及啟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5 10:06:35  


 
  這一時期美國文化產業大發展有兩大因素。第一個因素是東西方冷戰的政治大格局。在美、蘇對峙的半個世紀中,美國的文化產業被打上了深刻的意識形態烙印。1953年,美國新聞署(USIA)成立,其主要職能就是對外宣傳美國的價值觀,反擊蘇聯的意識形態宣傳。到1970年,其下轄的重要機構美國之音電台通過92個發射台、以40種語言向世界廣播,估計聽眾人數達4300萬人之多。另外,它還在70個國家開辦了新聞圖書館和閱覽室,分發新聞稿、影片、雜誌和小册子。整體來說,冷戰時期美國文化產業突出了意識形態性,國家在這一領域加大了扶持和干預的力度,凸顯了文化產業的對外擴張性。

  第二個因素是新自由主義的勃興。20世紀70年代初,以兩次石油危機為導火索,引發了資本主義世界新一輪的經濟危機。面對滯脹的困境,凱恩斯主義束手無策,新自由主義重新回歸到人們的視線當中。共和黨人裡根當選總統之後,更是將新自由主義理念全面貫徹到政治經濟政策中。這一點對於美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重視市場經濟、強調自由貿易、減少政府干預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一方面促進了美國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另一方面加劇了美國文化企業的兼並和壟斷。冷戰和新自由主義這兩個不太相關、甚至在政策導向上還有些矛盾的因素聯手將美國文化產業的壟斷和擴張性凸顯出來。難怪20世紀七八十年代,“文化帝國主義”的概念和口號在拉美、亞非和歐洲相當流行,文化霸權和文化輸出的指責聲不斷指向美國。

  第三階段:美國身不由己地加入多元文化競爭的行列

  從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到現在是美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全球化、多元化和網絡化是這個階段的關鍵詞。從20世紀90年代起,美國掀起了網絡化浪潮。具有瞬即性、交互性、生動性等優點的網絡,作為新的傳播工具迅速遍及全球。

  網絡業的迅速崛起,對美國文化產業的傳統格局造成了嚴重的衝擊。這個衝擊的效應是:一方面造成一些傳統文化產業的下滑和萎縮。以報業為例,美國報紙銷量不斷下滑。1990年,美國日報總銷量為6232萬份,1994年下滑到5931萬份,1998年跌到5618萬份,到2000年美國日報總銷量只有5577萬份。另一方面,網絡業的衝擊,推動了傳統文化產業的更新換代。報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既然無法擊敗對手,就與對手聯手。美國各大報紙先後加入網絡,創辦了各自的電子報。由於美國占領了數字信息技術的高地,因此美國文化產業能夠繼續在世界領跑。以出版業為例,美國出版物歷經印刷型、微縮型、視聽型、電子型的發展歷程,自始至終都引領著全球出版業的發展潮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