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屠呦呦: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中國女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30 09:11:15  


 
  為了確定藥物對人類的有效性,她和研究組的成員甚至充當了第一批志願者,“以身試藥”。“我們需要盡可能快地證明這種好不容易發現的治瘧藥物的臨床效果。”回憶起當年的行為,屠呦呦說。

  1972年3月舉行的“523項目”會議上,屠呦呦在主題演講中報告了這種被命名為191的中性植物提取物。其後,關於青蒿的研究不斷取得進展。屠呦呦小組的研究員倪慕雲和鐘裕容成功獲得了提取物的結晶“青蒿素II”,兩年後的一次座談會上,屠呦呦第一次公開提出了青蒿素II的分子式。

   其他研究組也有了同樣的進展。山東寄生蟲病研究所與山東省中醫藥研究所合作提取了抗擊瘧疾的有效單體“黃花蒿素”,雲南省藥物研究所也獲得了同樣有效的“黃蒿素”。直到1974年年初,北京、山東、雲南三地所提取的藥物才被初步認為是“相同的藥物”。

   這些同步進行的研究在40年後的今天引發了成果歸屬的巨大爭議,可在那個講究集體的年代,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1979年,當關於青蒿素的第一篇英文報道發表時,所有的作者和研究人員都隱去了自己的名字。當時,已有2000名瘧疾患者得到了這一全新藥品的醫治。小規模對比研究顯示,相比於之前國際通用的氯喹類藥物,青蒿素的藥效更快,而且沒有副作用。

  “當年就是這樣,只要事情做成了就很欣慰。”屠呦呦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