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對學術不端 誰最不該失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4 11:14:28  


 
  但在實際操作中,涉事機構卻多半選擇“不知情、不調查、不處理”,經常“失聲”、“失效”。公眾期待對學術不端“零容忍”,學術機構卻往往是“零處理”。針對石元春院士學術不端的舉報,上個世紀90年代即已出現,但中國農大卻一直未予處理。

  此外,是否啟動學術調查,往往沒有依據學術規則,而是由行政領導拍板決定。由於學術成績服務於眼下政績,行政力量有時甚至會成為學術不端的利益共同體,要啟動調查,更是難上加難。

  由於沒有權威的學術調查機構給被舉報人一個說法,沒有學術自治的生態,“打罵學術”和“拳頭學術”也就隨之出現,製造令人不堪的鬧劇。如此種種,學術不端越發成為侵蝕學術肌體的毒瘤,使其公信力每況愈下。

  要遏制學術不端以及其處理方式的異化,必須實行學術本位管理,打破利益共同體,構建學術共同體。不少人認為這項工程涉及既得利益方眾多,難於下手。而實際上,處理每一起學術不端,就是重構學術管理體系的契機。以眼下這起院士成為爭端雙方的事件來說,如果中國農大、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高度重視,及時啟動學術調查,在終結這一起長達十餘年的學術不端之爭的同時,也能開啟新的學術管理制度的建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