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阿七媽的摩梭手工紡織保衛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9 08:22:37  


  中評社香港9月19日電/《文匯報》報道,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家民委、商務部與捐助100萬美元的伽藍集團,日前聯合對雲南寧蒗縣摩梭人實施一項創新公益活動,通過少數民族社區的積極參與,利用當地獨特的文化與自然資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在隨團考察中,讓人感悟到這項為期四年的幫扶工程不僅頗具新意,而且理念也十分獨到。“我們來到這裡,並不是來幫助摩梭人,因為保護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就是在間接地保護我們自己,每一種民族文化都是平等而相互依存的。”這番令人深思的話,是出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一官員,它對從事公益事業或相關扶貧助困活動,無疑是個啟示。舊時的摩梭人因牽衣肘見而不停地織布,今日的阿七媽卻為守護傳統手工藝在不懈地穿梭。

  在雲南瀘沽湖畔的“女兒國”,摩梭手工紡織和聞名的“走婚”習俗一樣,作為遺存迄今的原生態文化樣式——當地女子從小學習織麻、紡麻、拈毛線,綉毛毯,編腰帶,這是摩梭女必須掌握的一門手藝;尤其當採用多種顔色織成的花腰帶,圖案精美,艶麗多彩,還是結交“阿夏”(情侶)時貴重的定情物。

  初識織女阿七媽

  日前,記者尋著織機聲,走訪了當地幾位摩梭織女。阿七是她們的“領頭人”,其技藝被譽為“原始社會走來的絢爛的手的舞蹈”,曾先後獲得“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國家級藝術大師”稱號。在她柔弱的肩上,承載兩副重擔:既要守望悠久的手工紡織文化的傳承,又要引導鄉親以此來脫貧致富。阿七的全名叫阿七獨支瑪。她雖是摩梭人中位數不多受過中等教育的人,對外部世界的敏感遠比同鄉要強;但按照摩梭人的傳統習俗,她必須留在家里做主當家。如今四十出頭的她,黝黑的臉頰已“織”滿滄桑,看上去明顯超過實際年齡。

  17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有位遊客將阿七編織的麻布挎包視作藝術品而青睞不已。從此,阿七對傳統的織布機、繞線機等做了改進,沿用傳統的毛、麻面料,織出各種象徵意義的圖案,使編織工藝品人見人愛。阿七的信心更足了,並發動姐妹們一起參與;整個村寨的婦女都覺得有了奔頭,白天勞作,晚上挑燈紡織,一度盛行的賭博風氣也隨之遁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